APP下载

评课,究竟谁说了算

2020-11-09夏永立

江西教育B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讨专家笔者

夏永立

评课,可以促进教师听课后进行深度交流,共享教育的智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然而,当下的评课方式单一,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评课机制。少数教学专家的“家长式”评课,更是受到一些教师的吐槽。评课,究竟谁说了算?怎样才更有实效?如何更有品质和内涵?这些都引起笔者新的思考,现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笔者认为,评课中要具备“三少三多”,才能给学校的教研活动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其一,要少一些量化标准,多一把衡量尺子。当前,很多地方喜欢用课堂量化评价表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许多教师会参照评分表中的量化指标,精心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披着时尚的外衣,以迎合评委的需求,从而谋取高分。例如,课堂量化评价表中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评分标准,教师会刻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而没有考虑课堂的简约和实效。其实,用最简易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恰恰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心中的好课标准,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更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笔者认为,评课时要少一些框框的限制,多一把衡量教学的尺子,才能真正度量出教师课堂教学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其二,要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学术研讨。在一些评课中,我们只听到一些教学专家评课的高论,他们的教学观点不容教师质疑,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评价,直接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许多教学专家虽然教学理念先进,但长期不在教学一线,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无法让教学理念在課堂中落地生根,难以让一线教师信服。笔者认为,评课应该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讨会。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在一起进行对话式评课,彼此分享自己对课例的独特思考,在相互尊重中学会取舍,才能达成教学观念上的共鸣。

其三,要少一些理论假说,多一次教学重建。在评课研讨中,切不可纸上谈兵,套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知识刻意包装;更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捏造一些违背教育常识的理论假说,只是盲目地求新。在评课中,我们要基于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关注课堂中出现的“病灶”,提出课堂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并进行课堂教学的重建。“不看广告,看疗效”,要在课堂教学的再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评课研讨活动要具备“四有”,才会真正具有实效。

其一,要有专家的高论。评课交流时,需要听到专家的高论。专家们一般有着深厚的学科教学素养,也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是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有着很强的话语权。笔者认为,邀请专家进行课堂点评,能高屋建瓴地引领课堂教学,让教师豁然开朗,解开他们的心结。在评课研讨活动中,如果有学科教学专家点拨迷津,为一线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就不会是“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

其二,要有教师的声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不要自我迷恋,陶醉在自己的课堂中无法自拔,而要善于倾听同行的声音。评课时,要多请一些一线教师问诊课堂,让他们给课堂把脉。一线教师长期扎根课堂,了解学生的学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许多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笔者认为,我们还可以尝试开展跨学科的评课活动,让其他学科教师也参与到评课研讨活动中,真正寻找教育的原点,追寻本真课堂,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通过向同行教师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可见,评课时要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发出“课堂好声音”,在同伴互助中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形成新的评课文化机制。

其三,要有学生的建言。一节课究竟好不好,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秤。其实,学生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好“评委”。好课一定是从学生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学生立场,构建以学评教的评价机制。如果学生在一节课内没有新的收获,再华丽的课堂也只是昙花一现。可见,在评课研讨活动中,要多一些学生的视角。我们可以进行课后访谈:课堂中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哪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评课,可以捕捉有价值的研究资源,成为评课中的重要研讨主题;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参与评课交流,让他们也说一说自己心中好课的标准,以及对这节课的建议。从学生那里流露出来的恰恰是真实的心声,他们的意见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反光镜”。衡量一节课的优劣,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只有把课堂教学评价权真正还给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点赞。

其四,要有自己的主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有自己心中好课的标准。对于专家的权威评价,要学会质疑,不要盲目跟风;对于教师的教学建议,要会合理取舍,不要一味迎合。教师课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评课意见,更要学会自我反思,要有自己的教学主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善于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长,坚守自己的课堂教学立场。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期盼能够形成民主、开放和包容的评课文化,真正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研讨专家笔者
致谢审稿专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请叫我专家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