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0-11-09吴昊
吴昊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临床多见,疾病主因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并发症较多。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所处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气管与支气管结构狭窄,增加了疾病的发病风险。此类疾病患儿一般有发热、嗜睡以及气喘等症状表现,甚至严重患儿有惊厥、呼吸衰竭等表现。针对此类疾病既往治疗中一般采取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联合,但是由于用药安全性较差、疗效不理想,所以开始不断尝试替代性药物治疗方案[1]。喜炎平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有抗炎、解热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效果,联合阿奇霉素整体预后良好。基于此,本文就本院10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例进行试验研究,总结联合用药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9 月收治的10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结合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2~7 岁,平均年龄(4.5±1.5)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5.0±1.5)d。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8 岁,平均年龄(4.8±1.8)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2±1.6)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检查符合《实用儿科学》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②试验用药喜炎平注射液、阿奇霉素小儿无禁忌;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肺外并发症患儿;②心肝肾严重疾病患儿;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④药物过敏患儿。
1.2 方法 予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吸氧、退热、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注射用阿奇霉素10 mg/k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混合均匀静脉滴注给药,1 次/d,治疗3 d 停4 d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喜炎平注射液3 mg/k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均匀静脉滴注,1 次/d,治疗5 d 后间隔3 d 再连续静脉滴注3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退热、咳嗽、肺啰音、X 线胸片吸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血清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退,胸片复查肺炎完全吸收,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2];显效: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治疗后症状体征、胸片复查肺炎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等无改善,痊愈、显效、有效效果未达到[3]。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
2.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 线胸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严重、持续性的咳嗽,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也可影响患儿耳鼻功能日后发育。针对此疾病阿奇霉素是主要治疗药物,但是预后效果并不理想[4]。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手段。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发挥中药成分作用的基础上可以缓解小儿咳嗽,抑制体外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IL-6 等,联合阿奇霉素基础上可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5]。涂建军等[6]的研究指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整体疗效理想,缩短了患儿的康复时间。
本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 线胸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结果和赵英弟[7](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联合喜炎平注射治疗,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比阿奇霉素治疗,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弥补了单一用药在安全性上、疗效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效果、加速了小儿症状体征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