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意义分析
2020-11-09高爽
高爽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程发展缓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主要并发症为狼疮性肾炎。有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对自身免疫功能过激有关,自身反应系统异常激活,之后自身反应系统会产生特殊抗体,进而激活特殊抗体并扩散到患者全身,最后形成机体损伤[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后会导致肾脏受损,并最终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2]。本文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免疫室进行检测的4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和补体C3以及补体C4水平,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比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免疫室进行检测的4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2 例,女28 例;体重71.3~82.1 kg,平均体重(75.4±4.1)kg;身高164.0~183.6 cm,平均身高(171.2±4.0)cm;年龄22~43 岁,平均年龄(31.2±4.3)岁;体质量指数23.9~28.5 kg/m2;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5±0.5)年。将试验组患者按病程分为活动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DAI>9,19 例)和非活动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DAI≤9,21 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 例,女27 例;体重73.1~95.1 kg,平均体重(85.1±4.2)kg;身高165.2~184.9 cm,平均身高(175.3±3.4)cm;年龄25~45 岁,平均年龄(35.5±3.5)岁;体质量指数25.2~29.4 kg/m2。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 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患者对血液标本检测过程均知情,自愿参加,签署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人员;其他免疫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用仪器均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IMMAGE800 全自动蛋白质分析仪和UniCel-DxC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用试剂均为美国贝克曼公司原装试剂。所有研究对象均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常温下3500 r/min 离心7 min。严格执行IMMAGE800全自动蛋白质分析仪和UniCel-DxC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规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A、IgG、IgM 和补体C3、补体C4。
1.4 观察指标 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的免疫球蛋白(血清IgG、IgA、IgM)和补体(补体C3以及补体C4)检测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 试验组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补体C3以及补体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 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补体C3以及补体C4水平均低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g/L)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g/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g/L)
表2 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对比(,g/L)
注:与非活动期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临床常见疾病,有明显的性别趋势,高发于轻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会引起患者多种组织器官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肌炎或者关节炎等,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且进行性肾损害是大多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害的发生率为28%~52%[4]。晚期62%患者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和肾血管,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缩短患者的寿命[5]。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大量IgG 分泌,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激活补体,使补体被消耗。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gG、IgA、IgM 均高于健康人,IgG 最高,补体C3最低,这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处于免疫异常情况有关[6]。尤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IgG 的升高和补体C3的降低尤为明显[7]。有学者将高免疫球蛋白和低补体作为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性的辅助指标,因此,IgG 和补体C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8]。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处于反复发作和缓解期,监测免疫球蛋白检测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SM 等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衰竭[9,10]。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补体C3以及补体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补体C3(0.45±0.23)g/L 以及补体C4(0.20±0.01)g/L 均低于非活动期组的(1.00±0.21)、(0.23±0.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可以有效的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临床检测人员可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确定患者是否为活动期,故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作为一种辅助检测的推广优势明显,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但是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临床检验人员可以多收集样本,继续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