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09姚恩明
姚恩明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2],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在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任务。由于本病在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常常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研究中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探讨二者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2 例健康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0 例,女22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51.16±12.37)岁。对照组男32 例,女20 例;年龄48~70 岁,平均年龄(52.73±11.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留取标本前应空腹8 h,禁止剧烈运动,禁食水,留取晨起中段尿液10 ml。采用3000 r/min 对尿标本进行5 min 离心预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尿标本内其他有形成分对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尿糖采用FUS_3000Plus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其进行分析测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QuikRead 101 比浊仪通过单管、单试剂,采用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试,最大程度减少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带来的携污率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 研究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08%、92.31%,对照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7%、3.85%;研究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
表1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而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为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4]。由胰岛素代谢障碍而致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高血糖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后果为肾脏病变的基础[5]。本病发生多与遗传易感因素、糖代谢异常、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外泌体等因素有关[6]。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到目前为止仍未阐明,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在患者肾功能出现损伤时,主要以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上升为主要变现,其机理主要为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升高,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存在电荷选择性屏蔽作用,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膜逐渐增厚,导致部分微量白蛋白不能穿透滤过膜,进而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增高[7]。糖尿病肾病预后较差,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诊断给予治疗对于逆转患者病程、延缓其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选择具有敏感性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