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020-11-06姜花林

关键词:指导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姜花林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77-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之教,培养学生之学的灵丹妙药。下面本人就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直接讲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你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逐渐渗透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1.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如学习生字新词,拟定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只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教材的学习内容质疑,都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3.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孕育着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三、阅读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啊,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啊,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师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四、鼓励学生感知文本形象,深化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情,移情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体会文本中的色彩、声音,在此基础上,深入感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在体验中深化认识,达到有感情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故乡》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文章就塑造了一个令我们印象深刻的闰土形象,故事中的闰土从鲜活逐渐走向麻木,不仅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想将闰土这个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首先要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要对文本中塑造的形象进行深化感悟,在此基础上,将自己想象成要展示的人物,走进文本的情境中,体会人物的言行,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的目标。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莲香.浅谈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J].教育界,2013(35).

[2]文排英.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04).

(作者單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学区,甘肃 秦安741600)

猜你喜欢

指导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