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哲学意识的尝试

2020-11-06陈义海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

陈义海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具体科学的认识来培养他们的哲学意识,培养他们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他们懂得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量变引起质变、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产生、用途、危害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来培养学生哲学意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哲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67-1

初中化学教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科学知识,本文在此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产生、用途、危害和控制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

一、二氧化碳的产生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略带酸味的气体,在空气中只占0.0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

1.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呢?根据教材提示,二氧化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出来的。(1)人们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产生的;(2)人们在加工石油、煤炭等化工原料中产生的;(3)人们使用汽油、柴油时排放的废气,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4)人们使用木材、植物桔梗、杂草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5)大自然中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腐烂、变质过程中产生的;(6)人和动物呼出的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4%,人们吸烟时产生的。

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回忆一下有关检验二氧化碳的知识。我们可以借助于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混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产生的原因,为我们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提供了依据。我们要从源头上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

师生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看出: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也是可以被认识的。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请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

学生1: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自己无法生存,也无法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尤其是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从而会导致一些生物无法生存。

学生2: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直接影响我们人类的生活。

教师:你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1:我们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下沉用来灭火。

学生2:二氧化碳通过制成“干冰”可以用来人工降雨。

学生3: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制造舞台云雾。

教师:在日常的一些饮料中有二氧化碳的影子吗?

学生1:二氧化碳应用于一些饮料中,如制成雪碧、汽水、可乐、啤酒等饮料。但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是酸性饮料,具有一定腐蚀作用,尽量少喝。

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用于冷藏、冷冻食品,植物生长刺激剂等。二氧化碳用途广泛。说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二氧化碳也有有很多用途。

三、二氧化碳的危害

既然二氧化碳对人类这么重要,可以说没有二氧化碳人类就不能生存,那么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不是。二氧化碳也有很多危害。

1.人体健康方面的危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出一定范围时有危害,甚至会导致人和动物窒息死亡。在冬天紧闭的教室内,如果长时间不通风透气,就会让人感觉到胸闷气短。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时,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但是超过1%时,则会造成不同程度伤害,重则可以致人死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低没有毒性,不会对任何动物造成伤害;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则有毒性。说明了量变会引起质变,无毒变有毒。所以一定要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2.自然环境的危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因此不是越多越好。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大气气温升高,打破全球平衡,导致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城市。还会引起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动,导致灾难性气候,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氧化碳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防范,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二氧化碳既有很多用途又有不少危害。对此,我们要加以防范,把握好这个度,让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一個可控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减少对人类的伤害。

四、二氧化碳的控制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见二氧化碳,甚至感觉不到二氧化碳的存在,但是二氧化碳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这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虽然二氧化碳对人体没有什么用处,却是绿色植物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影响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说明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过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灾难。因此,我们要对事物保持一定的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二氧化碳有关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为人类做贡献,发挥二氧化碳的最大效用;控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对人类造成的灾难。

总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哲学之间的联系,要利用具体的化学教学渗透哲学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哲学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也雄.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索[J].化学教学,1999(04).

[2]王军翔.以“思维发展”为核心构建中学化学教学的“理”与“实”[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

[3]蔡礼儒.以哲学视角品味化学教育[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4]吴高鹏.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2(05).

(作者单位:泰州市高港区孔桥初级中学,江苏 泰州225432)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培养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