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中感悟,交流中提升
2020-10-26郭丽平
郭丽平
摘 要:2017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能够共同参与,而且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与引导,而整个活动的主体则是广大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教学期间,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初中数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72-02
一、背景分析
一些学生不仅学习能力较强,而且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系统的培养与引导,能够对其他人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别人帮助与监督;还有一些学生除了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情景再现
(一)分组的方案与奖励
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将全班48个学生分成6大组,即在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与学习习惯等,按照互补搭配的原则将他们划分成多个小组。这些小组中包含了学习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其中两名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月进行评比,评选优胜组以及进步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组长是小小的领导者,监督组员完成作业,完成好本职任务后还要帮助别组。对既能调动本组同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别组的组长,可以评为优秀组长,给予奖励。
(二)小组座位形式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因此,在排列座位时,笔者采用了“E”字形的方式来排列。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团队意识,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集體的智慧。
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字母能表示什么”这节课时,教师不妨这样提出问题:“搭建一个正方形要用到4根火柴棒。那么搭建多个正方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按照下图所示的方式并利用已有的火柴棒来搭建正方形,在搭好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才能搭建起来。
师:如果要搭建100个正方形,则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请同学们分组探讨这一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结论,并且谈一谈你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我们小组认为,先将1根火柴摆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3根火柴就能够搭建起1个正方形,所以我们推断,使用499×3301根火柴棒能够搭建起100个正方形。
师:搭建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生2:计算方法与前面一样,也就是搭建n个正方形需要使用到4+3(n-1)根火柴棒。
生3:上下两排均使用了(n+1)根火柴棒,因此总共使用到了2n+(n+1)根火柴棒。
再如:(2016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
(1)观察下图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并填写空白处:
(2)观察以下图形,并结合(1)中得出的结论,对黑球的数量进行计算,并用包含n的代数式来填写空白处:1+3+5+…+(2n-1)+()+(2n-1)+…+5+3+1=_______。
(反思)依托小组交流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更好地记住自己搜集的信息,并对其他同学搜集的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学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如果不给学生足够时间来讨论与交流,会使学生感到困惑进而放弃主动探索。久而久之,学生一见规律题就无从下手,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道变式训练题。
例如,在预习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这一章节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往往会形成以下两种观点:
生1:我觉得平行四边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因为左右两边的三角形能够完全贴合。
生2:我觉得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因为两边的图形在对折之后不能完全重合。
师:我们的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请同学们积极思考,继续讨论。
(反思)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发现。而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为其创造了更多交流互动的空间,并且可以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的、没有压力的、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许多精彩的声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解方程(一)”这一章节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本第173页中的四个练习题:
1.解下列方程
(1)10x-3=9; (2)5x-2=7x+8;
(3)x= 32x+16;(4)1- 32x=3x+5
(反思)对这部分内容,笔者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接着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各小组中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黑板上答题,由对应的“师父”来督导他们,对“徒弟”不会或做错的题,“师父”需要尽全力将其教会,其余的人在各自的学案上完成。这么处理是因为: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这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将“关注所有人”这一小班化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帮、带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从“师教生”向“生教生”的转变,从而增强学优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借助这种形式,有效提升了学困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度。过去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这部分学生可以不完成,但现在他们不仅需要参与所有的练习环节,而且需对他人进行一对一的板演指导,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已知周长为18cm的等腰△ABC中,边BC=8,假如△DEF与△ABC全等,那么在△DEF中,有一条边必定等于()
A.7cm B.2cm或7cm
C.5cm D.2cm 或5cm
生1:△ABC与△DEF全等,边BC与EF均等于8cm,同时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完全相等,腰长为5cm,即选C。
生2:A组同学错了,没有分清谁是底、谁是腰,我们组讨论结果如下:
(1)假如BC、EF分别为这两个全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那么△DEF的腰长就是5cm;
(2)假如BC、EF分别为这两个全等等腰三角形的腰,那么底边就是2cm,同时△DEF中一定有一条边等于2cm ,故选D。
(反思)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避免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使其正确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游戏公平吗”这一章节时,教师组织“掷硬币”的游戏,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出一个提高游戏公平性的方案。学生个个兴奋,掷硬币的、做记录的都忙活起来了。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都在做重复的事情——掷硬币,却没人做记录。
(反思)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此活动分工不明、责任分散。在活动期间,由于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所以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由“形”动变为“心”动。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体会
(1)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深化对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同时能够给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小组交流讨论对学困生十分有利,使其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2)组组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受竞争压力的影响,所有人都担心小组成绩下降,所以任何组员都会全力以赴、积极参与,而组长也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组员不掉队。如此一来,既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提升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实行时间不长,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柯怀海.具有课程效能的课堂教学浅析[J].福建中学数学,2011(2):25-27.
[2]薛丽萍.立足合作活动,探究数学教学难点[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65-66.
[3]耿德刚.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5(8):17.
[4]阎文柳.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13(30):23-24.
[5]陸明娟.提高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学效率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