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到纸的背面”,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2020-10-21江志荣

成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江志荣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尝试发展语文思维能力。从阅读故事过渡到探究其中的哲理,通过创设情境进而感悟作品中体现的人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自主辩论,从课堂阅读过渡到生活感悟。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深度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深度阅读;语文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深度阅读指的是突破文字表面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深味,这是一种“读到纸的背面”的阅读方法。然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只能体会到文字表面所呈现的意思,但是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1 从故事到哲理,内化认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作品看似内容简单,只是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如果深入阅读就能发现,其中暗含着人生哲理,如不少童话、寓言类的作品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下去,从理解故事的内容过渡到探究其中的哲理性,读懂文本背后的精髓。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说出其中暗含的哲理。学生首先总结了作品的内容:“这篇文章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大家搬运奶酪,弄掉了奶酪的一角。奶酪队长将奶酪给了小蚂蚁吃。”在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后,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蚂蚁队长是不是也很想吃奶酪呢?为何它不自己吃呢?”学生认为:“因为蚂蚁队长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它命令其他蚂蚁不能吃,那么自己就要先遵守规则。”“可是,为何又给小蚂蚁吃了呢?”学生认为:“因为蚂蚁队长担心地上的奶酪会让大家分心,小蚂蚁最小,需要爱护,所以给小蚂蚁吃。”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一方面鼓励学生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学生能逐步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表达作品的思想,进而内化认知。

2 从情境到文本,领悟人生

不少作品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暗含人生哲理,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深刻,所以往往很难深入体会其中的道理。此时要尝试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并进一步感悟文本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尝试扮演老屋等角色,进入到情境中,并尝试围绕文本的内容进行思考。“老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何老屋已经那么老了,还是要帮助别人呢?”学生认为:“因为老屋十分慈祥,喜欢助人为乐,它觉得自己能在倒下之前做一些好事情,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你觉得,在人生中是否也需要老屋这样的精神呢?”学生认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乐于奉献的人,他们不在乎自己得到了多少,而是在意是否让他人得到了帮助,他们都和老屋一样善良。”

通过情境的演绎,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智慧,并且能认识到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有地方能展现这样的哲理。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思考作品的主旨,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3 从研读到辩论,碰撞交流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研读作品的时候关注的角度也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可能会提出矛盾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活动,尝试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矛盾点,它们是否真的矛盾,谁的观点更正确,这样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

学习四年级上册第5课《小田鼠弗雷德里克》的时候,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了分歧:“小田鼠弗雷德里克什么粮食都没有收集,不是和寒号鸟一样吗?这是不是不劳而获呢?”但是也有学生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小田鼠收集的是精神食粮,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此时我鼓励学生围绕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谁更重要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尝试碰撞思维。学生在探讨后发现:“没有粮食,小田鼠肯定活不成,但是,如果没有精神食粮的话,它们也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夜,所以我觉得,这两者都十分重要。”在辩论后,学生懂得运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若学生有了不同的观点,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想,进而读懂作品。

4 从课堂到生活,成长品格

除了在课堂阅读中读懂作品以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践行,这样能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也随之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并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说说对自己的思想有什么触动的作用。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的时候,我鼓励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梅兰芳为何要蓄须?”学生认为:“那是因为他很爱国,他不想给日本人唱戏,所以才这样做。”“那么,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是一个爱国的人呢?尝试将你对祖国的感受写下来吧。”此外,还可鼓励学生采访身边的人,了解一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也具有爱国的精神。学生在活动后认识到:“爱国精神是从生活中各种小事里展示出来的,不仅仅只是在战乱时,我们需要愛国,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明辨是非,有爱国精神。”

若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则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文本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进而认识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学者歌德认为经验丰富的人阅读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阅读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能看到纸的背面。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促使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尝试用自己的心灵展开体验,读出自己的独特认识,获得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冰雪.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5):148-149.

[2] 吴静静,魏登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病例分析及深度阅读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26):33-35.

[3] 王美娇,王岩.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9-120.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戴着镣铐起舞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