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种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10-20苏曦琪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苏曦琪

摘 要: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学必须进行有机地融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以《基础意大利语》课程为例展开小语种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在外语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点研究如何同步实现外语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 基础意大利语 小语种教学

引言

2014 年9月9 日, 为了庆祝我国第30个教师节的即将来临, 习近平总书记特地看望了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 并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 习总书记指出 “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 用好校园阵地”。 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由此看出,课程思政已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即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激发学生为“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1]

一、《基础意大利语》实现课程思政的条件

我国开设意大利语专业本科的高校已有一百多所,《基础意大利语》是意大利语本科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为例,每周至少有8个课时,以一个学期最少17周计算,本门课程两年一共是544个课时,这样的课时量确保了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连续地思想道德教育。

《基础意大利语》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大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大利语交际水平,让他们初步了解意大利文化知识,以及中意文化之间的差别,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研究的兴趣,也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在基础意大利语课堂中除了有基础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的学习,还会穿插意大利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如饮食文化、教育制度、政治体制、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等。如何让学生在长期接触较多的西方思想及文化的情況下,仍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及坚定的政治意识,如何通过《基础意大利语》的课程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意大利语课堂的重要意义

谭晓爽(2018)指出:“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之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高校在进行外语教育时,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以德育人的重任,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因此,推动基础意大利语课堂的思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定要对该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在意大利语课堂上教师也会以意大利语为载体,向学生介绍、传递意大利文化知识,同时与中国文化相比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运用到课堂,帮助学生以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时树立文化自信,避免出现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应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什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外语专业必修课中注重“课程思政”理念的运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育德树人”的目标,改变传统专业课重知识,轻育人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如在学习意大利语撰写求职信时,应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观,学习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地实现课堂育人。[2]

3.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及思想政治素养

部分教师在小语种教学中只注重扩大词汇、句子分析或语法知识的讲解,没有意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德是做人的根本,应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大力推广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化,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教学内容中可挖掘的育人元素,把握好进行道德教育的时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也促进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另外,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不再像以往只关注本学科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意大利语原文材料的搜集阅读工作,包括时事新闻报道、思政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华经典名著外译本等等,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水平、文化视野以及教学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3]

三、课程思政与《基础意大利语》课堂教学融合的措施

1.进行思政材料学习

教师选取中文意大利语版本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意领导人会面的新闻报道、一带一路带动下的中意合作协议作为课堂的辅助学习材料,首先让学生先阅读中文的材料,教师再从中挑选一些关键词语及段落让学生试着翻译成意大利语,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讲解。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意大利语运用能力,而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相关知识,了解中意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价值观念,加深了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两手抓。

2.讲好中国故事

基础意大利语课堂涉及意大利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具备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做跨文化比较,强调中国文化的特色。如在学习意大利传统节日课文以后,让学生课后自主查阅中国传统节日的意大利语表达,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意大利语向意大利人介绍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最后在课堂上以PPT展示汇报成果,教师再进行点评,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挑选一些关键的词语如“十二生肖、元宵、红包、饺子、月饼”等简单讲解,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意大利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3.运用社会热点事件的语言材料

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学生每天都通过手机阅读到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各类新闻报道,比如,2019年11月意大利时尚品牌杜嘉班纳发布了一则备受争议的广告,广告中一位中国模特用筷子艰难地吃着披萨和意大利面,这个视频因涉及辱华备受争议,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教师可选取该事件相关的新闻材料、视频等在课堂上加以讲解,让学生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困难,思考如何有力地捍卫祖国的尊严。通过对类似的热点事件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以外的相关教学活动。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教学。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活动,使思政活动更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意大利语专业或年级为单位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意大利语诗歌朗诵比赛、“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为主题的意大利语演讲比赛、学生自由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搜集查找资料,撰写演讲稿,以对象国的语言来发表研究的成果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文化视野,培养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在活泼开放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小语种教学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课程思政与小语种教学的有机融合迫在眉睫,通过学习思政材料、讲好中国故事、关注热点事件和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等手段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外语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价值引领能力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在做教学计划时把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定位教材中可延伸的德育元素,抓准一切立德树人的契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

[3]边宇琪.外语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资料,2018(18)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