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促进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策略

2020-10-12刘禹彤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女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刘禹彤

摘要:“优雅”形象构建近年来也是女大学生自身形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却鲜有相应的课程。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内容入手,结合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的内涵、动因,对于民乐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通过民乐教育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文化  女大学生  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170-03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广泛,“女性”一直是民族民间音乐歌颂的对象,千百年来,中国民乐经典作品中塑造了千万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可谓流芳百世。近年来,大学生对于自身身体外观管理的重视程度越发提高,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其追求自我个性、气质呈现的诉求更为显著。优雅的具体含义为(指物)优美雅致,如优雅动听、环境优雅;(指人)优美高雅。女大学生的“优雅”形象,是言行优雅、学识博雅、情趣高雅,不仅指的是衣着得体,而且涵盖了行为举止得宜,同时精神面貌上朝气蓬勃、礼貌、健康积极、向善向好。在帮助女性大学生塑造自身形象气质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表现形式、多姿的舞台表演特点征服了众多热爱艺术的大学生的心,其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能够帮助女性大学生塑造自身“优雅”的外部形象。

一、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女性形象

(一)音乐的题材上:女性是家庭、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当中很多题材,均表现了对于女性重要地位的认同。在彝族民间歌谣当中,彝族女性的故事、歌喉以及形象就一直被传诵。彝族作为母系氏族公社,在其自身的传统歌谣当中,女性不仅是“世间万物的神”,还是“造物主”。在彝族的歌谣当中,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比较高,甚至出现了“女人掌大权”的形象。而陕北民歌当中,也经常出现对于当地女性的赞美,这些民歌多赞美女性热情勇敢、大胆泼辣、敢爱敢恨,同时也赞美女性为爱牺牲的大胆举动。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证明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呈现出了对于女性付出的积极认同,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乎女性的重要的一笔。这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指引女大学生要勇于“撑起半边天”,增强自信,展现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新时代“优雅”女性特质。

(二)音乐的表演上:女性自古以来都注重自身外在优雅形象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上,从演员的演出到舞美,通过对于中国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文化的呈现,都显示出了中国女性自身形象的精致,也体现出了中国女性自身形象管理的重视与自律。从当下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舞台表现形式中就可以看出,民族服饰、精致的妆容、优美的形体、端庄而又符合自身民族特点的仪态,处处都呈现出了个民族女性身上优雅之美。结合民族音乐不同的民族习惯和具体题材,很多女性歌手在表演的时候还会借用道具、肢体语言来完善自身的表演。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都成为了女性优雅之美的重要注脚。

(三)音乐作品内涵上:中国女性勤劳智慧,在道德水平上高屋建瓴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当中,还全方位展现了女性的精神之美、道德之美,这些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陕北民歌当中既塑造了泼辣的女性形象,也对于陕北女性关爱丈夫的家庭意识、热心革命的民族气节进行了赞颂。《走西口》里,唱的是女性為丈夫缝补衣服,是贤妻良母;而在《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当中,女性对于红军军人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这也表现出了中国女性识大体、顾大局、心明眼亮的女性特质。总的来说,在中国的民族民间歌曲中,中华女性都有着温婉动人、细致温柔的特质,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精神水准和对于生活、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传统民乐中女性的“优雅”形象之所在。

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促进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呈现了女性诸多优秀特质,英勇果敢、柔情坚贞……这些特质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个缩影。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民乐教育应当利用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优秀内容,帮助女大学生找到学习、模仿的范例,在教学中实现民乐教育、女大学生“优雅”形象构建的有效融合。

(一)以民族民间音乐积极的音乐素材引领人

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当中不乏对于女性的歌颂,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流派众多、盘根错节,且各个地区的地方文化差异较大,与女性相关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数量多、内容杂糅,其中也有一定量的内容并不是“精华”,而是“糟粕”。民族民间音乐教师要将自强、独立之品格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通过明确的音乐作品的指引,塑造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因而,作为教育者来说,一方面要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挑选上进行精心设计,让更多优秀的、符合当代女性发展需求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也要为女大学生说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作品应该如何评价。

在我国的民族歌剧当中,尤其是近代作品当中,《洪湖赤卫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刘三姐》等充满时代元素的新民间音乐作品,就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女性果敢、独立的优秀品质;而在一些古代民族民间音乐中,尤其是地方民歌、小调当中,则不乏怨女、悍妇的形象以及有着时代背景的女性群体如寡妇、尼姑、烟花女、童养媳等,其中有的还存在恶意丑化女性形象的问题,如《寡妇十二月》《孟姜女哭长城》等。在民乐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选择构建女性积极向上形象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给女大学生进行学习,摒弃传统民间音乐当中不符合当代女性发展需求、价值观有问题的内容;在教学的数量上用积极的压倒消极的,用时代性强的压倒落后的、消亡的内容;更要针对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歌颂女性自身时代形象、时代精神的音乐素材,让女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领会中国传统女性自立自强、独立向上的品格。

同时,音乐教育也要针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客观存在,引导女大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音乐作品及其构建的女性形象。我国各地的民间歌曲当中,都有“寡妇上坟”这一题材的内容呈现。从民间音乐教育的意义上来看,这一部分内容作为音乐教学来说有其特殊的艺术意义与价值;然而从思想上来看,“寡妇上坟”类的音乐作品通常是违背现代女性形象的,如江西民歌《寡妇哭坟》描绘的就是寡妇受尽煎熬、孤苦无依的形象,女性在这一作品中是依附男性生存的,没有了丈夫就没有了“天”。虽然这些民间民族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了女性坚贞不二独的人格,然而带着时代的眼光去看这些音乐作品,其呈现出的女性形象是落后的、不符合现代需求的。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说明,民间音乐的艺术性和社会性、人文性一定要一分为二的进行对待。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会找寻大量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然而对于其中的社会性、人文性并不一定是认同的。针对女性大学生,我们要增强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选择,将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内容大量的呈现给女大学生,使得学生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接触和深入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洗礼与慰藉。

(二)以民族民间音乐精致的音乐表演塑造人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与服饰文化,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与服饰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出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艺术效果。京剧当中,就通过繁复精美的头饰、服装,呈现出女性各个年龄、各种职业下不同的美态,从而表现出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在少数民族民歌的表演当中,更是以精美的民族服饰来为音乐表演增色,使得音乐、表演、民族文化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要通过结合音乐作品内容、特点的衣着、配饰要求,引导女学生保持中华女性端庄优雅、落落大方的着装习惯。例如,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音乐表演当中当中,女演员要穿着短款马褂、裤装显得英姿飒爽;而在汉族的民间音乐作品中,呈现的多是温婉柔和、利落干练的女性形象,各种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就能够帮助音乐作品进行表达。通过音乐教学,教师需要将这些民族服饰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女大学生形成在音乐表演、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衣着配饰的良好习惯。

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活动需要一定的“身段”要求。例如,配合草原歌曲,女演员通常会需要展现一些蒙古舞蹈动作;而呈现江南水乡,女演员则需要配合扇子等道具呈现动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音乐作品所关联的生活场景、劳动场景等,为女学生展示符合音乐表演标准的肢体语言,从而起到帮助女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形成良好的气质,并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塑造体态之美的习惯。同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活动中当中还蕴含着我国“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的舞台表演教学活动,引入中国传统民族礼仪文化,在帮助女大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方面提升的同时,更能够实现在合适的场合呈现合适的礼仪状态,展现优雅、大方的行为。

(三)以民族民间音乐高尚的音乐内涵影响人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要塑造学生外在形体,更要深入的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音乐作品内涵的提炼。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大多朴实无华,情人之间的对话、祭祀活动、日常生活琐事都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内容。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融入在作品当中,不易察觉的。如《骂媒人》《娘老子主婚害死个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对于女性自身行为失当的“控诉”,然而结合时代背景却不难发现,这是对于古代婚恋活动中不当风俗的控诉,是对于彼时女性的一种警醒,也是是对于礼教的反对。作为“骂媒婆”的主体——婚恋时期的女性来说,是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的。如《缠脚苦》《旧社会太压迫》这样的近代民族民间歌曲,呈现的则是女性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注重为女大学生提炼音乐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对于音乐当中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欣赏音乐作品,获得自身思想上的进步。

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女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導女大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进行提炼,并展开评价活动。例如,河北梆子女伶在历史上一度呈现出“巾帼压倒须眉”的特点,后来在时代背景下逐渐湮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女伶又东山再起,留下了重要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分析当代河北梆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这一段历史渊源进行阐述,引导女性大学生的自强、自信。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中,女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性别分析与文化教学,现在就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增强对于音乐文化的敏感性,有智慧地去进行音乐作品的文化分析与评价。

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女大学生直抒胸臆,鼓励其展开创作活动,将新时代女性对于“优雅”的追求注入到具体的音乐作品当中去。对于专业的音乐学女大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其在日常的音乐创作过程中,注重对于自身精神世界的思考,增强对于新时代女性特质的观察,并通过艺术创造的方式来积极表达自身对于女性“优雅”形象构建的感悟。当代女性的形象也需要当代女性艺术家、音乐家来书写,只有内心豁达、充满智慧的女性才能够谱写出美妙动人、符合当代核心价值观的音乐作品。因而,鼓励女学生进行创作,是唤醒其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后世留下了太多积极向上的、美好隽永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某一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女性的思潮。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一本书,其中融汇了女性思想上的成长。正因如此,这些元素都成为了后世音乐学习者、欣赏者认识女性的重要途径,也使得音乐作品本身更加具有韵味、美感。从高校教育来看,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要积极向女大学生展示音乐作品中优秀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特质,同时增强对于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从音乐表演的魅力、音乐作品赏析等多元化角度引导女大学生从身到心展开优雅形象构建,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接的领会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精华内涵,从而获得自身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甬琴.中国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1,(07).

[3]张振涛.女乐手与女唱家——晋北采访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3]宋方方.对美国20世纪末西方音乐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的审视[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张月.改革开放后的女性民乐演奏家研究——以宋飞、曾格格、吴玉霞为例[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女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