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市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10-12邓慧群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许昌戏曲文化

邓慧群

摘要: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融汇了哲学与艺术理念、伦理观念和群众生活智慧,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地方戏曲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拟以许昌地方戏曲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改变认知、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探讨发展策略,寻求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之路。

关键词:地方戏曲   传承发展   许昌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013-03

戏曲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一项传统文化艺术,走过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跨过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期,与时俱进地来到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历经千百年传承与发展,传播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了极其可贵的文化艺术积淀。我国戏曲剧种繁多,既有在全国范围广泛流传的大剧种,也有地域特色突出的地方戏曲小剧种,它们反映着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拟将许昌市地方戏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和瓶颈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许昌地方戏曲发展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许昌地方戏曲文化也在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寻求创新发展,为发展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贡献力量。从调研情况来看,许昌地方戏曲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戏曲资源丰富

许昌是戏曲大市,拥有丰富的戏曲资源,凭借悠久的戏曲传承、良好的戏曲生态,许昌市于2018年12月获评首批“河南戏曲之乡”称号。在戏曲文化发展中,许昌戏曲逐步形成以豫剧、越调、曲剧三大剧种为主体,并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许昌丰富的戏曲资源主要体现在豫剧、越调、曲剧三大剧种的繁荣发展上,它们经过历史衍变和社会发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生命力相当顽强,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豫剧也叫“河南梆子”,唱腔激昂、粗犷、高亢,桑振君、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等豫剧名家深受戏迷喜爱,经典剧目《白莲花》《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颍河骄子》等广为流传。越调又称“四股弦”,申派艺术创始人申凤梅、毛派艺术创始人毛爱莲名扬中华,经典剧目既有传统戏《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无佞府》等,还有现代戏《卖箩筐》《夫妻俩》《白奶奶醉酒》等,许昌越调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曲剧也称“高跷曲”“曲子戏”,唱腔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真、假嗓结合,缠绵悠扬,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烈,经典剧目包含传统戏《洛阳令》《陈三两》《花亭會》等,现代戏《刘胡兰》《逼婚》《无名草》等。

(二)戏曲文化氛围浓厚

许昌地方戏曲剧目丰富,戏曲内容大多源于民间生活,凝聚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关联。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许昌地方戏曲文化氛围浓厚主要体现在:1.在农村地区,戏曲演出是各地庆祝庙会、节庆假日等的重要娱乐活动。庙会期间,搭台唱戏是农村地区的惯例,看戏是农村民众走亲访友、交流往来的重要方式,庙会戏曲演出承载着地方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是农村地区独有的社会文化风景。2.在城市地区,戏曲是市民业余时间重要的娱乐消遣活动。夜幕降临时,众多戏曲爱好者便在城市各大广场、公园聚集,欣赏优美的戏曲演出,或者直接参与其中,与戏曲艺人同台表演,彰显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许昌地方戏曲依靠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戏曲文化市场前景广阔

许昌是地方性经济强市,社会经济发展长年稳居河南第一方阵,人民群众已经基本实现了丰盈的物质生活,继而追求更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新时代被赋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文化自信、巩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光荣使命,在发展中获得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多重政策支持,可以预见到戏曲文化将会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紧抓新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实现跨域式发展。

二、许昌地方戏曲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许昌地方戏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戏曲新品成果丰富,传统文化入乡进户,人民群众对戏曲文化更加关注、更加喜爱。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戏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戏曲外部的因素,迫切需要正视瓶颈性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受众流失,市场萎缩

建国初期,戏曲是当时人们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无论城市或是乡村,无论老年还是少幼,每逢戏曲演出,便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戏曲受众十分广阔,戏曲市场很受热捧。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戏曲市场反而出现了倒退萎缩的现象,戏曲受众也出现了流失。针对这种现象进行调研,查找总结出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世代生存的农村,到城市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农村地区人口骤降使得民风民俗失去了原有的热闹,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孕育戏曲的土壤和基础,破坏了戏曲文化环境。

(二)资金瓶颈问题突出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戏曲自身发展缺陷和政府相关投资不足,导致地方戏曲文化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特别突出,个别剧团甚至出现资金断裂情况,严重阻碍了戏曲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多数戏曲表演剧团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表演舞台设施、服饰、道具、乐器等年代久远,没有资金进行更新换代,戏曲表演美感大打折扣,直接导致观众流失;二是戏曲文化创作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收益回笼慢的特点,再加上专业性很强,导致政府与外部投资商在资金投入时持谨慎态度,影响项目资金的持续注入,造成项目推进缓慢;三是戏曲文化教育投入不足,很少有地方学校专门开设戏曲教育课程,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任教,无法培养出戏曲专业的学生,导致在戏曲排演时经常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创新想法不能呈现在舞台之上,从根本上限制了戏曲文化的发展。

(三)戏曲专业人才匮乏

戏曲文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力量支撑,才能够实现稳步持续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戏曲专业人才匮乏现象特别突出,主要原因有:1.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戏曲这种慢节奏、内涵丰富的艺术文化逐渐与社会环境脱节,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戏曲学习者人数减少;2.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选择,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去欣赏学习晦涩难懂的传统戏曲,更愿意去学习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兴事物;3.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认知、审美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使得传统戏曲文化不能适应大多数人,特别是脱离了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导致戏曲学习人数越来越少,出现人才匮乏甚至后继无人的危机,严重影响戏曲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促进许昌地方戏曲发展的路径研究

许昌地方戏曲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由于地方戏曲自身的缺陷和社会环境在新时代的巨大改变,戏曲发展开始陷入困境,出现生存危机。在此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发挥和弘扬地方戏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根据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现就许昌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端正认知观念,树立正确发展目标

观念决定行动,目标决定方向,正确方向的行动产生效益。因此,许昌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便是要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保障其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首先是认识理念方面。多年来,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当然包括地方戏曲文化,导致传统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处于落后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物质基础的充实,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品质,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热点内容,地方戏曲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认知观念,把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作为主业去认真经营,特别是要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达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发展的目标。

其次是发展目标方面。根据许昌地方戏曲发展情况,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确定今后三至五年的努力方向。通过对许昌地方戏曲发展状况调研,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议发展目标可定位于:依靠许昌市戏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密切联系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为了新戏高质量地创作,要构建全市戏曲文化发展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戏曲文化科学发展体系,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多渠道开展融资,破解资金瓶颈难题

戏曲文化具有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的特点,再加上专业性很强,很容易让投资人失去信心,减少或中断资金注入,导致发展搁置或者半途而废。因此,戏曲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多渠道开展融资:

首先,地方政府要对地方戏曲文化发展进行专项资金扶持,既可以是直接的资金投入支持,地方政府安排戏曲文化发展专项预算,直接投入资金支持地方戏曲文化发展;也可以是间接的资金扶持,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投资者简化程序、减轻负担。

其次,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資本的注入。在市场经济下,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地方戏曲文化发展,不仅政策上可行,而且有多方面的运作优势:1.非公有制资本实力雄厚且灵活性强,能够强有力支持地方戏曲文化发展;二是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符合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能够促进市场化发展。地方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工作,形成政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开创出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真正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狠抓戏曲文化教育,保障人才供给

专业人才是戏曲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许昌地方戏曲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不能够满足戏曲文化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一项短板问题。因此,建议加大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满足地方戏曲文化发展需要。

首先是中小学生的戏曲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建议将戏曲教育纳入该阶段的学习内容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扩展知识面,又可以使得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是高校大学生的戏曲教育。高校是传承与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的主阵地,是最重要的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等教研结构都开设有地方戏曲相关课程,但整体水平较低,我们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置、遴选戏曲教材着手,把基础工作做好,进而创新戏曲教学理念,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戏曲学习平台,为社会培养大批戏曲专业人才。第三是社会人群层次的戏曲教育。对社会人群进行戏曲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人群的戏曲教育要突出大众性、广泛性和娱乐性,可采用的方式较多,如戏曲文艺汇演、慰问演出、打擂争霸比赛等。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地方戏曲创新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互联网+”概念声名鹊起。在地方戏曲发展领域,我们也可以探索“互联网+戏曲”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体现在:1.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实现戏曲信息即时性、平等性、共享性传播,使数以亿计的普通人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戏曲信息,而且能够向外传播,实现迅捷的传播速度和惊人的传播规模;2.改变戏曲传承模式,构建普通戏迷和专业戏曲演员与戏曲名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使他们之间可以即时性沟通,改变传统戏曲教学的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突破传统戏曲传承模式的局限性,降低了戏曲学习门槛,能够吸引更多戏曲爱好者参与戏曲学习;3.改变戏曲爱好者参与模式,“互联网+戏曲”模式能够为戏曲爱好者与戏曲演员两者之间构建交流平台,从网上交流、支持投票,到与专业戏曲演员同台演唱PK、交流学习,可以实现戏曲爱好者与专业演员不同程度的良性互动沟通。

四、结语

许昌地方戏曲文化是许昌人民的精神瑰宝,承载着祖祖辈辈无数人的艺术创造。在当今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我们有义务去传承与发展许昌地方戏曲文化,并不断寻求创新,让许昌地方戏曲文化与时俱进,引领新时代潮流。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要把握时代机遇,肩负起普及繁荣地方戏曲文化的历史使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把许昌地方戏曲做大、做强,促进许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林芳芳.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J].戏剧文学,2017,(11).

[2]阎云.地方民间戏曲研究的新进展[N].新华书目报,2018-12-28(15).

[3]黄蓓.当代戏曲发展的新形态与新路径[J].戏曲研究,2016,(04).

[4]李阅民,刘炜.以戏曲为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9).

[5]陈健.地方戏曲的数字化保护与新媒体传播[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7).

猜你喜欢

许昌戏曲文化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戏曲从哪里来
初到许昌
传统戏曲
谁远谁近?
许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分析与选择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许昌发现“四比(币)当忻”铜钱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优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