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模式初探

2020-10-12范中天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范中天

摘要:《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的艺术类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征与教学实践,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演唱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078-03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大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一步步朝着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幼有所育”的新时代目标大步迈进。《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颁布与实施,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随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數的不断攀升,每年毕业的一批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便成为了我国幼儿成长阶段音乐能力的开发者和音乐教育的引导者,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已成为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启蒙的重要保障,这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课程之意义

《声乐》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情感与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声乐课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并对他们提供音乐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尤其是刚刚通过高考选拔入学的大一新生,他们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即便是个别有着不错音乐素养的同学,也大都停留在依靠本嗓而唱。相比学前教育专业所学的其他艺术类课程,声乐演唱的学习是较为抽象的,有些人会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歌曲演唱水平不必那么高,因为儿童歌曲的演唱可以不需要声乐技术支持,只需“大白嗓”,随意歌唱即可。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包括对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感受、认知和表现能力,教师的艺术素养关系着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发展,而声乐演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艺术技能,在其今后的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中将会被广泛运用到,尤其是儿童歌曲的演唱,若没有掌握良好的发声技巧和演唱表现力,很难达到其艺术效果,会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现状

近年来,“OBE”教育理念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课程教学的评价也应由之前的“老师教的如何”转变为“学生学的如何”。

(一)“教”之分析

这里分析的“教”分别指的是“教师”和“教材”。高校中负责承担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声乐专业,他们在做学生时,除了关注于声音质量和音域发展之外,更多的是对艺术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等凸显歌唱技术作品的演唱研究,所学声乐知识也多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内容,他们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背景,在幼儿歌曲的演唱技巧、幼儿歌曲的曲目积累以及幼儿歌曲的教学经验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完善。我国负责幼儿教师培养的单位在教材的选用上仍延续着师范类院校声乐专业或者音乐教育专业的传统,这类教材中的歌曲未能和幼儿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内容上无法和学前教育专业紧密联系,适合该专业演唱的歌曲不多,多数选曲音域偏高,演唱难度较大,声乐专业化倾向较重,无法很好地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

(二)“学”之分析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生”和“学习”。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是从未接受过声乐训练的,他们都是经高考选拔,按照文化成绩排名而录取的,很多地区高校在入学前也不会有相关的技能测试。由于中考和高考文化课学习的压力,这些 “准幼儿教师”在中学阶段没能较好地进行音乐素质教育,学生们作为知识经验的获得者、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和教学成果的体现者,不少人甚至连简谱和五线谱都不认识,唱歌跑调的亦不在少数。学生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弱,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演唱可塑性不高,歌唱信心不足,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制约了声乐课堂的设计与开展,导致很多同学毕业后难以胜任学前音乐教育工作。

(三)“教学”之分析

“教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商书》,其意为一种强调“学”的单向活动,直到《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后,教学才有了“教”与“学”双向活动的含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曾对“教学”作如下定义:“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也应随之发生了转变。目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声乐课程大多以集体大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安排的课时也仅为每周一次,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如:缺少规范的声乐训练、过分追求演唱的创意性、声乐学习与实践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个别同学滥竽充数、实习或者工作时不能很好地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科学发展。人们常说,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必须跨越鸿沟,才可以以适应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大环境。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声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注重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技巧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发声的基本规律,建立健康的歌唱习惯,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尝试运用多种表演形式歌唱,丰富演唱的表现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学前教育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在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方面,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们在声乐教学中不能脱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规律,紧贴学前教育专业就业需求,探寻一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创新模式。

(一)音乐欣赏在声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是一种常被采用的教学手段,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对幼儿的音乐美感培养和音乐素养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声乐学习,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的艺术修養,若在声乐课程中开设音乐欣赏环节,便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尝试建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教育体系。在教学中,选择的音乐可为多种题材,如;中外著名经典音乐作品、经典电影音乐、各国代表性经典儿歌等,尤其是在我国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可多选择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创作的音乐作品,既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基本素养,又能够在音乐中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用心欣赏,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体会音乐魅力所在。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转变身份,以“教师”的身份介绍自己的音乐体验,分享自己的艺术理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己音乐审美的平台,让同学们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二)注重声乐教学的实用性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音乐基础普遍薄弱,在教学中,教师需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音乐知识讲解由浅到深、声乐技术训练由易到难、音域拓展练习由低到高,注重音乐基础的训练和音乐素质的培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学生音准、节奏和视唱等方面的不足,为声乐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学对象与内容,在歌曲的选择上,要选择有利于发声训练、有利于演唱能力提升、有利于嗓音健康的歌曲。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挑选一些代表性的儿童歌曲,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良好发声方法运用到儿歌的演唱中,注重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艺术性和学前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幼儿歌曲演唱,提升声乐学习的应用性和多样性,充分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强歌曲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三)多种授课模式结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一定的综合艺术素养,声乐演唱便是其应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技能之一,他们虽不比音乐专业的学生整体音乐素养高,但也不缺乏有一些“好苗子”和热爱歌唱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对象、目标、方法等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在保证以符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的声乐教学外,应该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技学生潜能,让学生由之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营造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和谐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小课,小组课、大课相辅相成的模式,兼顾整体与个体的全面进步。

(四)注重实践学习,展示教学成果

在学前专业声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声乐演唱的实践运用,因为检验声乐学习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平日所学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观众来评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小型音乐会、儿童歌舞剧等,这种类型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观看或参与中知己知彼,准确定位,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学生们若能始终参与音乐学习与探讨中,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综合艺术素质,在不断提升演唱能力的同时,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利用第二课堂共建声乐学习共同体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堂上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在课后实践,这才是“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最好表现,对于声乐课来讲,热爱歌唱的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尝试组建合唱团,有组织的进行声乐训练便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合唱团排练过程中,同学们自主学习,教师亦可在训练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充分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声乐修养。同时,声乐课堂可以与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平台充分展开实践交流,开展建立丰富的第二课堂模式,共同打造学前教育与声乐学习的合作共同体,让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尽早接触幼儿园环境,在实践中探讨学前教育活动中声乐技能运用的创新路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施展才能,更有利于培养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与需求的应用实践型人才。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必须与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相吻合,结合这种需求,声乐教师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新时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思路和声乐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教学模式,以专业需求为标准,丰富教学内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号)[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2012.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