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10-09幸婷婷
幸婷婷
【摘 要】数学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和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然而观察现今的幼儿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所采用的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悖,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因而从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借助幼儿熟知的生活化事物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一日生活;操作材料;课堂情境
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符号、图像的把握以及对实物的操作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形成对事物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基本认识的。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幼儿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感受,实现幼儿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一、利用一日生活活动,渗透数学教学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其中不乏一些数学知识和思想。对于本身以形象和具体行动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他们更容易对生活化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从一日生活入手,积极挖掘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并有意识地向幼儿渗透,使幼儿能借助生活化事物和现象感知数学知识,并从中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餐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作为小帮手帮忙清点班级今天来园的人数,并准备相应数量的餐具,培养幼儿基本的认数、数数能力;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有序地分发玩具,保证每人都有一份;在做午间操的时候,引导幼儿按照高低排列的顺序依次排队等,利用幼儿熟知的一日生活流程渗透数学知识的讲解和运用,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便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结合了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的进展。
二、借助生活化操作材料,讲解抽象数学知识
幼儿本身的认知水平较低,传统以单纯讲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适宜的。相比于教师单纯、枯燥的讲解,幼儿更乐于通过自己的探索习得知识,因而多样化的操作材料是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对于数学这门本身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来说,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更加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幼儿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材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借助生动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使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引入课堂中来,让幼儿根据牌面上的数字大小或是花样的不同进行比较大小、接龙或是排列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利用生活中具有各种形状的事物培养幼儿识别形体的能力,比如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盒子,各式各样的积木等。如此,便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运用到了数学教学中,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和识别、认知能力,对推动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培养幼儿应用意识
生活化课堂环境的创设是生活化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借助幼儿熟知且生动生活化环境的设置,能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中的熟悉之感,进而在良好课堂氛围的感染下主动投身于对知识的探索中。为此,幼儿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的形式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认识,从而不断强化数学教学效果,促进生活化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完成“10的组成与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一种购物式的课堂情境,即利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如毛巾、纸杯、纸巾、水杯等作为商品,并利用价签给这些商品标注上价格(价格在10元以内),并将这些“商品”摆放在课桌临时做成的购物架上。之后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分别体验不同的角色如顾客和售货员并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在购物买卖的过程中思考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此,通过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给幼儿提供了一个亲身实践的平台,培养了幼儿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观念,使幼儿数学教学得以顺畅、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總之,生活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喜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提升幼儿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并灵活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最终实现幼儿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宗颖.整合视野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