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2020-10-09彭文晓
彭文晓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意义。孩子从家庭教育中学会行走和说话,懂得与人交往,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准则。然而当前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缺乏价值引导和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的现状,谈一谈家庭生活教育的必要性,阐述家庭生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生活教育;现状;必要性;策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制度性和规范性,家庭教育来源于生活环境,基于生活实例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孩子能切身实地地感知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庭教育关注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的养成,指导孩子通过参与实践,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过于重视智育
目前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都过于重视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即过于重视智育。家长往往以升学竞争压力大为由,为孩子安排各类辅导班、学习机构、竞赛培训等,导致孩子思想包袱大,精神紧张。部分家长甚至为孩子包揽所有家务,错失指导和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导致孩子过分依赖父母。
(二)忽视道德熏陶与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长未能以身作则,以高道德及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家长不善于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指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尊敬家中的老人、爱护小动物、注意清洁卫生等,导致部分孩子性格乖戾,容易惹是生非。
(三)过度宠溺,缺乏实践教学
目前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过分宠溺孩子,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将孩子捧在手心上,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这些过度宠溺的行为导致孩子丧失自主思考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遇到任何问题时第一时间选择求助于别人,久而久之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二、家庭结合生活教育的定义及必要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论,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结合生活进行才具有意义。它认为教育只有积极投入生活中去,才能不断激发孩子思考和探究问题能力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其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育源自生活
家庭教育结合生活教育具有必要性,体现在最好的教育即来源于生活之中。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让孩子体验生活,感受亲自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悦和满足感,家长在陪孩子实践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与教育,帮助孩子掌握方法,提高操作效率,提升孩子的头脑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家庭教育回归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回归生活实际,能帮助孩子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和实例,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想法是存在危害性的,如告诉孩子小刀很锋利,会划破皮肤,因此要远离刀具。
三、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的策略
(一)家長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让家庭教育美好生活,首先要求家长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并在日常行为处事中以身作则,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思想准则和价值观念。家长要彼此互相尊重,遇到问题冷静分析、合理沟通,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及时对家中的物品进行整理和收拾,让孩子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家庭教育结合生活教育要求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或是指导孩子完成动手实践操作的小任务,让孩子体验生活并从中获得启示。家长可以让孩子完成一定量的家务,要求其做一次“小家长”,然后对其完成程度进行评分并给予鼓励。可以带孩子报名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捐赠自己的爱心。
(三)提升孩子责任与担当意识
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注重对孩子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培养,家长通过引导孩子完成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鼓励孩子有勇气承认并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完美。家长让孩子定期写日记,或是主动写反省检讨书等,指导孩子有敢于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结语
家庭教育离不开生活,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思想、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化,在智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灌输和指导,尤其能鼓励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全方位发展的能力,从而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注:本文为2020年度“汉江智库”课题“襄阳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JZKYBKT2020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