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曲式与艺术形象分析

2020-10-09肖丽萍

艺术大观 2020年14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

肖丽萍

摘 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v)是俄罗斯19纪末20世纪初优秀的钢琴家、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音乐瞬间》,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立的一种钢琴音乐小品体裁,作曲家通过将传统音乐创作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将音乐瞬间这一音乐题材的表现力展示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曲式分析;《音乐瞬间》;拉赫玛尼诺夫;和声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02

一、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出生于斯塔罗鲁斯基的谢苗诺沃村庄的地主家庭, 从小深受家庭的音乐熏陶,并在母亲的教导下,1873成功进入圣彼得堡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先后跟随塔涅耶夫、阿连斯基等名师学习对位法、和声学等,经过长期的音乐专业训练,使他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1890年,他开始写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又在1892年完成他最著名的作品——《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成果丰硕,涵盖歌剧、管弦乐、室内乐、钢琴、歌曲等众多体裁,且广受好评。[1]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作品分析

(一)曲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整首乐曲从容平静,织体丰富多彩,和声饱满,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结构图示如下(如曲谱1):

1.首部A(1-37)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由A B A1三个段落构成,主题明确,调性为降b旋律小调,两声部相互融合,旋律具有歌唱性,优美动人,仿佛在构造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象。

乐曲第一小节(引子)由单音引出该作品的主题音调与节奏动机,通过低音声部连续不断的三连音节奏型,使音乐缓缓地流动并展开,衬托出作者内心宁静的心态,仿佛置身湖中荡漾,给人以连绵不绝之感,并引出旋律的节奏动机。

A乐段(2-9)整段旋律流畅,结构清晰,主要以相对松散的变格进行为主。a乐句(2-5)主题旋律由右手一个八分音符六度大跳进入,4+4的方整形结构,弱起的八分音符与叹息式音调的结合,采用迂回环绕的旋律线,多以半音音阶上行或音阶下行平稳的进行展开,从第三小节开始加入切分节奏,使得旋律线条气息宽广,流动性强,像是作者在述说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旋律声部与低音声部相互融合,给人以流动感,最终完全终止。a1乐句(6-9)继承了a乐句的主题旋律与伴奏织体,并通过b旋律小调的降七级音,进一步升华,异头同尾。第8小节调性转入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为后面音乐情绪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B段(10-23)在调性上转为主调的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在曲式结构上一气呵成,具有展开性,仍是采用了A段的材料进行展开。旋律采用波浪形的旋律线将音乐发展到的高潮,倚音的使用给旋律添加了许多色彩。在和声上,通过变化重复以及模进的手法,不断离调,最终回到降D大调的主和弦上收拢性结束。连接部更像是假再现,是A1的引子,引出再现段落。

A1段(24-37)为再现段,属于变化再现。旋律看似完全重复,但在左手织体上,变为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交替,没有了A段的迂回旋律线,拉宽了其伴奏织体。在结构上扩充了6小节,并采用了模进、重复、分裂等手法进行展开,不完满终止。每小节的第一拍不断重复降D旋律大调的主音,进行属准备,为中部转入G大调作了充足的准备。

2.中部 B(38-58)为单三部曲式结构,由C D C1三个段落构成。该段落,通过织体与节奏的变化,与首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晚期的特征。

C段(38-43)的调性转入了降G大调,拍子自由,7/4拍与3/4拍交替变换。c乐句以A段的右手手声部为材料采用模进的手法进行发展,在节奏上仍然继承了三连音与大切分的节奏型。左手声部以柱式和弦为主。c1乐句通过上二度模进,在c乐句的基础上形成对比,并最后完全终止。

D段(44-50)为展开段,调性仍在降G大调上,通过不断地模进,将半音音阶发挥到极致,波浪形旋律线在左右手不断交替,将全曲推向高潮。

C1段(51-58)为再现段,前两句较C段没有明显变化,在第55小節,通过长时间的华彩部分,突出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特点,映照着拉赫玛尼诺夫内心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意犹未尽。在拍子上运用更加自由,强调了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不受束缚的创作技巧,突显个性。连续的十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通过不断地半音阶模进,连绵不绝,给人一种梦境般的感受, 此外还用了一个共同和弦转调,即前调降G大调的升三音的重属导七和弦,后调降b小调的降五音的重属七和弦作过渡,在第56--59小节调性转到降b小调,为再现部的出现作了调性上的准备。

3.再现部A1(63-109)采用了变奏再现的手法,对首部的主题旋律进行加花装饰,三连音变为了六连音,低声部的伴奏采用A1段的音型结构,一直持续到了第78小节,随后变为双手反向音阶式的进行。再现段旋律与首部基本相同,但在左手部分,每小节的强拍上二分音符的琵琶音的加入,使音乐如梦境般梦幻。第94 小节为再现段的扩充,对乐曲的不成熟终止加以扩充,再次强调首部主题,围绕主题材料,以十六分音符的平稳进行,音乐回到最初的平静,在一片寂静中结束。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都会对生活做出最真实的反应,通过形象的典型性,来突出生活的本质。

1.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性。作曲家通过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感受,刻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四季风景图,乐曲的开始由左手的分解和弦缓缓引入带有俄罗斯民族色彩的主题旋律,加上降b小调的调性色彩,仿佛身在湖中荡漾。正是这种具体的存在,艺术形象才生动充满形象型。也就是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首作品艺术形象创作的具体性,实际上是作曲家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的艺术形象具有概括性。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旋律优美如歌,又带有浓厚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浪漫主义中后期音乐的典型特征。

3.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的艺术形象具有感染性。任何艺术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艺术的美,必须在人们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得到情感的共鸣,美感的愉悦。作品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1中,三连音节奏型的频繁出现,使音乐优美流畅,极具表现力,惆怅悠长的旋律,让听众能深刻地感受到作曲家生在动荡社会环境之下,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压抑与悲情。

三、结束语

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各具特色,在此只以第一首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整个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从简单的曲式结构与短小的音乐篇度,到较丰富的和声进行与变化,乃至作曲手法:及形式的运用,基本延续了舒伯特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特点。在音调色彩着重显示了俄罗斯音乐潜在的要素,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六首“音乐瞬间”的特点和独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马修-沃克.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M].何贵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
比才《神的羔羊》的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飞天》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特色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七月——刈者之歌》曲式分析
《像天使一样美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扬琴曲《林冲夜奔》的主体分析及演奏技法的运用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六月——船歌》的曲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