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2020-09-27汤丽萍
汤丽萍
以诗歌素养为核心任务的“诗画语文”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全面解读课文基础之上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必定有它独特的内涵,比如:一条逻辑清晰的行文线索,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背后的画面感,情思涌动的文字里的逻辑方式,耐人寻味的选材构思……这些都是“诗画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注重的细节。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从诗意的角度进行教学。下面笔者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一条明晰简洁的线索
很多教师都说《搭石》一课难教,难在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起全篇。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把作者的思想了解到烂熟于胸的地步,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
以《搭石》一课为例,笔者发现在刘章的《故乡》中有这样的诗句:“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这首诗中,“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和本文《搭石》会不会有关系呢?经过诗文对照,笔者发现,这像明珠一样闪光的石头,恰可成为这一课的教学线索。用它串起全文,比起那些笼统提炼的“美”,内容丰富多了,具体多了,含蓄多了。于是笔者就用这句诗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
在课程开始时,笔者用PPT展示刘章的《故乡》中的诗句。并引导学生:“同学们,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笔下的故乡,他笔下的故乡山清水秀,鸟鸣幽幽,溪流叮咚,连小河里的石头都那么美。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搭石,就是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河水里的石头。这石头是干什么的呢?”通过石头这一线索,笔者带领学生逐渐深入课堂。
二、一段入情入境的朗读
《搭石》这一课,描写优美,景象独特,最具难点的地方就是课文中“走搭石”的一段话。但是教师可以注意到,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很适合朗读,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一段作为朗读的重点。首先,教师通过PPT展示“走搭石”的有关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哒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接着,教师可以和学生配合朗读: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
三、一次循环往复的思维训练
教师遵循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的时候,容易忽视文章的其他内容。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让线索句统领全文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前后贯通的思维训练。
因此,在朗读了重点段落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力,教师带领学生去寻找、去归因、去联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围绕“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这一线索句,教师可以继续带领学生找到石头坚固的原因,并向学生提问:“村民这样走搭石,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战战兢兢,為什么呢?这么多人走过,搭石不会松动吗?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看看搭石是怎样搭成的?后期又是怎样修整的呢?”通过寻找,学生可以发现这里面有两个原因,既有村民的勤劳智慧,也有淳朴善良,并且都能找到相应的段落。
四、一次如诗如画的练笔
课堂的练笔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到深入浅出、迁移恰当,做到生成于课堂、升华于课堂,就更有难度了。但是经过线索的梳理、朗读的提升、思维的训练和情感的攀升,练笔就不难了。
以“诗歌素养”为核心任务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紧紧围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师要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去发现文本的内核,展开课堂教学。一条明晰简洁的线索,一段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次循环往复的思维训练,一次如诗如画的练笔,互不脱离、互相融入、互相补充,生成浓浓的诗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陈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