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视角,让“小古文”复述更通透

2020-09-27叶修雄

江西教育C 2020年9期
关键词:戴嵩小古文古文

叶修雄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语言相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即“小古文”。“小古文”基本以叙事文为主,进入高年级之后,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对“小古文”进行复述,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古文”中的词汇和语法规范,与当下的语言体系有一定区别,再加上复述是对语言再加工的过程,这对学生是一项挑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复述“小古文”呢?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书戴嵩画牛》这篇“小古文”,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理解为先,在串联语义中复述

复述的基础是理解,没有理解作为基石,任何一篇“小古文”的复述都将成为泡影。因此,教师可以将复述作为“小古文”教學的目标,但不能在一开始就提出要求,否则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小古文”的教学设定为朗读感知、理解大意、串联语义几个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本语言的内在规律。

以《书戴嵩画牛》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多重朗读中体验文本语言的整体效果,读懂文本内容,为语义理解奠定基础;其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对文本中不太明白的地方进行专门理解,消除对文本的理解障碍;最后,指导学生将整篇“小古文”的大意串联起来,形成基础性的认知,让学生在串联语义中复述课文。

二、补充为根,在想象拓展中复述

在学生理解了“小古文”的大意之后,复述就有了向深处迈进的可能。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刻板遵循文本的表达方式,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而合理地对文本进行处理,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教师要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尝试对“小古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补充和拓展就是很好的方法。

“小古文”的语言表达相对简练,这就给学生的想象补充提供了空间。如《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观察课文中哪些地方、哪些情节是可以补充的,让学生琢磨杜处士与小孩之间的对话,对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进行细化;其次,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内容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如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揣摩人物的心理,或从课文中的插图入手,还原人物的动作细节;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拓展出来的内容进行展示与交流。

三、转化为优,在视角置换中复述

复述不能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而要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文本复述的结构、复述的视角进行切换与尝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复述。教师要让学生在细化和融通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服务。

《书戴嵩画牛》整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涉及的人物却相对较多,最为关键的是作者还在课文的最后得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即便是在相同的故事中,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的视角可能不同,形成的认知也可能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例如:第一,站在杜处士的角度讲述故事,表达自己要向文中小孩子学习的感受,形成对小孩子的赞赏之情;第二,站在文中小孩子的角度讲述,呼唤所有的少年不应该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第三,站在戴嵩的角度讲述,还原这幅画的创作经历。这样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故事脉络,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复述,对故事讲述与文本内容进行了巧妙的融通,避免了“复述就是重复讲故事”的尴尬。

“小古文”的复述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障碍,而应该成为学生共同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善于捕捉学情的障碍点,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打破障碍,真正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服务。(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戴嵩小古文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