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9-14徐寿华薛正权姚长东蔡文辉杜海燕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紫杉醇

徐寿华,薛正权,姚长东,蔡文辉,杜海燕

(1.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盐城 224003;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 224005)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使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性、呕吐等类似消化道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认时已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期[2~3]。目前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但是化疗药物种类较多,都能较好的控制疾病进展,但是长期使用还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对肿瘤还有一定的耐药性,影响化疗效果[4~5]。阿帕替尼是我国自行研发的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够阻断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6~7]。但临床肿瘤技术发展较快,各药物抗肿瘤较为理想,而关于阿帕替尼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范围年龄28~69 岁,平均(42.73±14.38)岁;肿瘤位置:胃窦11例,胃体9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患者年龄范围29~71岁,平均年龄((42.47±13.98)岁,肿瘤位置:胃窦12例,胃体8例;入选标准:①以往接受化疗治疗失败者;②术前胃镜及病理学活检诊断确诊为胃癌;③肿瘤未累及临近脏器;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②凝血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有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紫杉醇(规格5mL:30mg,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39)135mg/m2,静脉滴注,1次/3周,共4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规格0.25g,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250mg/d,口服。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对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8]:显效:所有病灶完全消失;有效:所有病灶与治疗前比较减少>30%;无效:较治疗前比较,病灶增加或出现新病灶。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胃粘膜病理组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粘膜病理组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上升(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发生率分别为5.00%、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肿瘤中较为常见的,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存在地域性差别,在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认时已是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10]。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对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治疗胃癌的药物较多,紫杉醇是目前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是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但是该药物副作用较大,且长期使用还会对肿瘤有一定的耐药性,影响治疗疗效[11~12]。随着对胃癌治疗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阿帕替尼是对化疗失败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3]。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能高度选择竞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腺苷三磷酸结合,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再生,阻断肿瘤信号传导,且本身即为活性前体,无需肝脏代谢激活,口服吸收后可直接发挥作用,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在胃癌、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且效果明显[14]。有研究显示,阿帕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抑制纤维蛋白[15]。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5.00%,明显高于使用紫杉醇的患者,且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也低于使用紫杉醇的患者,提示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农丽[16]等研究也表明,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效果明显。分析是因为阿帕替尼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药物成分密集分布在人体器官上,使患者能较好的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赵鑫[17]研究提出,阿帕替尼在胃癌中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前景。中性粒细胞浸润是组织中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是一项全身炎症评价指标,平时存在于血液中,能够“呑噬”体内的细菌、坏死组织等,且能直观反应患者机体急性炎症反应与免疫状态;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18]。有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指标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其指标的变化能反映胃癌的治疗效果[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改善,且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使用紫杉醇的患者,说明,阿帕替尼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分析是因为阿帕替尼作为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能与受体细胞内的酪氨酸ATP结合位点进行竞争性结合,进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且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使用紫杉醇的患者。张振坤[20]等也研究表明,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能更安全的治疗胃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粘膜病理组织侵犯程度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紫杉醇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细胞穿膜-靶向双肽修饰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胶质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