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向理想,追求育人课堂

2020-09-12瞿上冰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理想初中数学育人

瞿上冰

[摘  要] 2020年的寒假,我们全民防疫、全民居家,教师也开启了直播课堂,在离开三尺讲台时,笔者再次回顾曾经的课堂,并从课堂属性的定位、课堂教学环节方面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力求课堂教学的再优化. “育人、育才”,我们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 理想;初中数学;育人;再优化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时代教师的梦想,朱永新先生认为,这个梦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以拥有一个理想的课堂作为保障.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贯彻与落实,课改一直在实施与推进,犹如生命在不断延续. 直面“生命”,我们不禁要思考:“改”的依据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课堂需要改变什么?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笔者认为持续“改”,我们必须回到原点思考,“改”的依据是时代的特征与学生的个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课堂最需要改变的是属性,即由学生被动改为学生主动. 以此为依据,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再优化,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下面结合实例简要谈谈:

课堂属性的再優化

课堂属性的优化是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任务,正确的课堂属性也是体现教学本质的象征.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而今生本课堂虽已提倡了多年,但“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仍然存在,这边是课堂属性没能真正转变过来的体现,理想课堂的属性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学为中心.

在教学实践中,学为中心的课堂属性实现要从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任务及学习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体现.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活泼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营造出主动向上的氛围,这些均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形中渗透在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教师时刻有意识去创造;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也是决定课堂属性的重要方面,充满热情的学习状态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生本课堂能够展开的前提,需要教师对该方面进行优化;再次,学习任务与学习方式是能够决定课堂属性的显性元素,交给学生更多的探索任务,给予学生更宽泛的探究时间,小组活动及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让课堂属性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成为可能.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对参与度的优化教师可将关注点置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对于思维度的体察,可以让学生以体验为核心,培养自觉的学习习惯.

教学框架的再优化

课程不断推陈出新,有效的教学框架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是其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即“目标→过程→拓展”,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教师可以对其过程进行优化.

以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2)”(苏科版,下同)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学内容是在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中线、高及角平分线. 知识目标包括:(1)认识并会作出三线;(2)会利用三线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2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是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是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方面,在基本结构和基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框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预设.

追问课程优化的体现,在备课中要突出“学”的设计,所有的设计都要以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目标,引入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并支持思考,激发并促进思维,进而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

教学问题的再优化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的主线,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要元素. 实践证明,引起并支持学生积极思考的是问题,训练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也是问题,优质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冲突性、情境性、产生性.

如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2+3”虽是简单基本的计算,但若教师直接问及“-2+3等于几”,则只关注到了计算技能,而忽略了问题的情境及内在价值;若对该问题进行优化:“你能举出两个能用‘-2+3表示的实际例子吗?”这样既关注了计算技能,又将问题置于了实际情境之中,关注到了思维的开发,便于进行课堂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你能现场建立一个‘-2+3的小组吗?”这样是对“做中学”的关注,便于创造力的产生,以便通过生生对话产生思维成果. 再如八年级学生初涉“函数”,对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在章节起始课中通常由“常量与变量”引入教学,以情境“用40 c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优化,将问题设置成三个小问:(1)矩形的形状和大小能否确定?(2)这样的矩形共有多少个?(3)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不变的量或关系?在这三个问题中,问题一体现了矩形的变化性,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性与探究兴趣,问题二挑战及开发了学生的思维,问题三展现了学生精彩的观点及思维.

优质的问题是便于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的问题,是能有效进行自学活动的问题,是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的问题,教学问题的优化是课堂优化所必需的,也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

学生活动的再优化

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目标的新型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渐渐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对此,益于共进的学习小组与有价值的小组活动也是优化的对象.

学生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前提是学习小组的划分,因此,对学生活动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学习小组通常由四到五人组成,其中一人为小组组长,其余成员均为组员,划分小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保证了组内成员的相互影响,又保证了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在此基础上, 学生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应具有明晰的学习任务,其次要给学生一个支架,再次要明确分工,保证每个组员的参与程度. 以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小组活动为例:

活动内容:请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下列方程.

(1)x2+10x+16=0;

(2)x2+4x+8=2x+11;

(3)4x2-144=0;

(4)4x2-x-9=0.

活动要求:(1)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判断小组成员的解是否正确;(2)说出判断的方法,由①号组员汇总;(3)比较每个方程的解法选择是否恰当,由②号组员梳理本组成员解方程所用的全部方法并汇总;(4)小组成员共同归纳不同解法所适用的方程特征,由③号组员汇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起了模范引领的作用,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取长补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相互理解与合作,促进了男女生正常交往.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真正实现了学习自主、思维自主.

课堂板书的再优化

数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在一堂课中,从表面上看每个知识点是琐碎的、分散的,而找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便可以被理性地梳理并系统地呈现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便是教学板书. “结构性板书”在教学中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可,因此可以作为课堂板书优化的目标. 以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复习小结为例,复习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 ,笔者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结构式板书.

通过结构式板书,课堂主要内容全部得到了呈现,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得以体现,学生通过板书可以对平行四边形形成系统的认识. 同时,结构式板书不是在课堂的最终环节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最终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对课堂教学的再优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长远的,而非立竿见影.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须时刻有着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不断反思与改进,才能让自己的课堂不断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朝向理想,追求育人课堂.

猜你喜欢

理想初中数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