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反思探究

2020-09-10梁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融媒体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21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传统的电视新闻受到较大冲击。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旨在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22-02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融媒体的不断推进与改革,传统媒体的创新与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1]。如何找寻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与创新改革路径,在此过程中以优补劣,成为相关人员需要反思探究的主要课题。

一、融媒体的具体内涵与背景特征

随着时代的更迭,互联网、通信以及电视科技持续发展,类型不同的传播媒介必定会相互融合[2]。所谓融媒体,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指的是不同媒介及其包含的要素之间的融合;狭义上指的是类型不同的媒介相互融合,由量变引发质的飞跃,进而产生一种媒介新形态,如移动手机报、移动手机电视等。所以,融媒体既是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的相互融合,也是信息传播组织与机构之间的融合。融媒体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融合各种形态下传播媒介发展优势与显著特征,用最少投入且最快捷的方式拓展最广的信息传播途径,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受众群体数量达到最多[3]。

融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由之路。媒体融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融合、中度融合与深度融合[4]。初步融合主要表现为不同形态下的传播媒介融合,即内容平移。以电视为例,在初步融合阶段,大多数优质内容来源于电视,新媒体只是平移内容,为电视媒体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在初步融合阶段,电视媒体相较于网络新媒体占据主流地位。在中度融合阶段,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类型媒体的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吸引关注群体进行流量转移。在最后的深度融合阶段,不仅仅是传播内容方面,传播渠道以及不同传播媒介平台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都步入了深度融合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特征

(一)媒体信息影响力更大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保障了新闻信息的阅读量。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采编方式与采编成果也随之多样化。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采集新闻后,通常会考量采集成果,再根据不同的新闻选择适宜的传播渠道。例如,对于极其重大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一般都会以立体式传播形式,如现场直播,来展现新闻信息的实时性与有效性,促进新闻传播整体效果的优化[5]。

(二)信息资源复杂性提升

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媒体的发展速度,不同形态的媒体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导致媒体的传播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数量处于激增状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角色,新闻信息共享已成为事实。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传播大量虚假新闻信息的现象,对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使新闻信息的可信度与实际价值受到了不利影响。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采编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与求证,确保新闻真实可靠。为了帮助群众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简化与优化新闻信息也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做到的一点。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面临良好机遇与艰难挑战。

(三)新闻报道模式发生变化

由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求证,最后作出决定,工作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所以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技能,才能够良好地开展新闻媒体工作。传统且单一的新闻报道载体,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转变为平板电脑、移动智能手机、车载电视等,完全打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新闻传播与报道变得更加便利可靠。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

处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受众群体有更多、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由于一些电视新闻节目没有在融媒体时代优化转型,导致受众群体较少,收视率飞速下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完全不利于电视新闻向前发展。相比其他传播媒介,互联网、平板电脑、移动智能手机等在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集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等特征于一体,更容易被受众群体接受。受众可根据自身意愿,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同时它们还具备以往电视新闻媒体不具备的互动性。由此看来,电视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面临诸多艰难挑战,其传播平台、传播渠道以及传播范围的监管难度也不断加大。电视新闻传播媒体只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限制性问题,抓住机遇并找准定位,借助融媒体时代的浪潮,及时优化创新转型路径,才能确保电视新闻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内容与技术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应以创新技术为主,保证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新颖性。以《中国舆论场》为例,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信息大数据采集技术,选择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编制节目内容,通过信息数据采集与统计,筛选出一段时间内最受热议的新闻事件,再邀请嘉宾对此进行中肯评价,使电视新闻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人们的日常实际生活[6]。此外,节目制作组还可以创新“大家来评”的新版块,正确引导社会中消极的舆论风向,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在节目议题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对观众开放议题选择渠道,例如发起线上线下新闻议题征集活动,开通征集热线,在丰富电视新闻传播内容的同时,提升与观众互动的参与性。

(二)扩大新闻内容范围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发展严重受阻,虽然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也存在良好的新机遇。当前我国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加大,如真人秀综艺节目、访谈节目等,相比之下,电视新闻类节目收视率较低。电视新闻类节目面对新时代社会的潮流,应随机应变,及时优化与调整,扩大新闻信息内容的范围,如娱乐圈新闻、金融新闻等,赢得收视市场[7]。

(三)打造新闻品牌,创新报道

在网络大潮中,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平台日益多样化,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新闻内容、传播渠道、管理观念和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陷入困境。因此,打造优势新闻节目品牌迫在眉睫。节目制作组需要及时转变理念,全面创新新闻报道形式、节目形态,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源上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真正倾听民生民意,以最真诚的态度感化观众群体。

(四)创新表达样态

由于电视新闻近年来受融媒体时代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努力适应诸多新状况,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表达样态进行创新。以《生活圈》为例,新闻报道表达样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弱化公式化表达。改变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以往在观众心中不苟言笑、严肃权威的形象,采用贴近生活的口语化表达方式,着重强调平易近人、自然亲切。

第二,个性化风格表现。各板块的主持人均需要具备自身的个性化风格,表达风格犀利幽默,且有十足的张力。

(五)加强媒体数据的应用及受众群体的管理

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与报道需要以信息大数据为主要参考标准,通过数据分析步骤准确详细地了解受众群体的喜好。先进的信息大数据科学技术能够使我国的电视新闻报道模式得到创新,极大地降低人力、时间投入成本。其次,有效应用信息大数据科学技术,能使报道的新闻更具有真实性与说服力。数据形象性与可视性的展示,能进一步丰富新闻报道。信息大数据能够高效且及时地反馈受众群体的具体信息,新闻行业同每个行业一样,都无法脱离受众群体,观众的反馈信息对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8]。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组可以灵活巧用大数据技术,与受众群体实现情感上的“连接”,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彻底实现个性化、互动性、有效性,以及实时性的多元化交互型融合。

五、结语

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最强劲的对手。电视新闻媒体只有顺应时代浪潮,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优化创新转型路径,才能更快更好地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可纯.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术评论,2017(5):80-84.

[2] 武仲元.浅析电视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路径特征[J].新闻传播,2017(03):98.

[3] 濮勇.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08):98.

[4] 张慧.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融合转型——以上虞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实践为例[J].当代电视,2019(06):98-100.

[5] 孙愈中,傅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转型研究——从绍兴台《全媒体时空》说起[J].当代电视,2018(09):52-53.

[6] 李永健,张弛.融媒体时代多元化场景建构《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探索[J].电视研究,2017(10):44-46.

[7] 王震宇,张家玮.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分析[J].新闻传播,2014(10):122.

[8] 王红.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分析[J].长江丛刊,2016(26):47.

作者简介:梁杰(1982—),男,河北徐水人,本科,編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融媒体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电视新闻也要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