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对图书编辑的启示

2020-09-10邱戊琴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直播营销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直播的浪潮也影响到了图书行业。当前,这种影响是比较直观而有力的。本文对图书直播行为进行观察,参阅他人对图书直播的认识和总结,结合图书直播的策略、优缺点和影响力等因子,围绕图书的商品属性,分析直播对图书编辑的启示,旨在为图书编辑的编辑、策划和营销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图书编辑;直播;新媒体;营销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235-02

图书直播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它给图书销售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动了图书直播的发展,许多人参与其中。图书直播能给图书编辑以什么启示呢?本文围绕图书的商品属性进行思考。

图书作为商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首先必须就商品谈商品。

一、质量是销售保证

质量是商品的生命线。图书商品的质量,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规范中有明确的表述。其中,装帧设计和内容质量在图书直播中最受关注。

(一)“颜值”是“第一魅惑”

图书在主播手里展示的时间不会很长,“颜值”很重要。从目前的直播行为来看,不论是网红带货,还是编辑、作者等个人的专场直播,主播将书拿在手上展示给观众看的时间,也就几十秒而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颜值”高的图书自然更受青睐,所以编辑一定得在装帧设计上下功夫。

(二)内容叩开消费者心门

数字化产品对纸质书刊造成巨大冲击后,“内容为王”一度被提及。该观点认为,只要真正拥有内容,就能占据核心位置,不管出版方式、销售方式如何变换,该理论依然适用。图书最核心的东西正是内容,名著长销便是最好的例证。在图书直播中,可以将读者最关心的图书内容多方位地展示出来,借主播或嘉宾之口说出图书的精彩之处或背后故事。因此,编辑一定要把握内容质量,并为直播展示提炼出要点。

二、宣传是形象提升

好书也需要宣传。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时,发布会、报刊登广告是常用的宣传形式;进入互联网时代,除了线下发布会,很多图书宣传都转移到网上,网店更是将图文宣传做得十分精彩,甚至推出了视频版;图书直播,相对而言更为直观可感,互动性更强[1]。

(一)找准“痛点”

对一本图书进行直播,如一场脱口秀,第一时间找到“痛点”尤为关键。

1.蹭热点话题。直播时代,流量很关键,不论“网红”还是“素人”,以热点话题开场,都是有效的手段。如“好书博物馆”的林莹莹在分享运营抖音的成功经验时,就谈到蹭热点引发爆款的案例,即借“网红”李佳琦的风格推销《红楼梦》,仅在抖音就卖出了1万多册。而直播的发生,也使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热点话题,如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售卖某书的介绍中加上“抖音推荐”等关键词,亦能促进该书的销售。

2.发起方选择。当前图书直播的发起方可分为出版方、销售方、涉书方和网红方4种。出版方以出版社为主导,多是编辑、营销人员或作者上阵,如“全闽乐购——书香润八闽”活动,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旗下的社长、编辑、营销人员轮番上阵直播。销售方以书店等为主导,主播有销售人员、作者等,如单向空间发起的“独立书店保卫战”,先锋书店、晓风书屋、乌托邦书店等多家独立书店的老板纷纷亮相直播间。涉书方主要以一些与阅读、教育有关的机构、群体、个人为主导,如樊登联合快手,举办了多场图书直播活动。网红方以网红为主导,有时会邀请嘉宾,是当前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如薛兆丰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走进薇娅的直播间,65000册图书很快售罄,一度被看作“賣书神话”[2]。

从销售业绩和轰动效应来说,无疑是以网红为发起方的直播胜出。图书要直播,编辑需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发起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借预告引流。直播之前都有预告,借此亮出噱头,为直播呐喊,可造势引流,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送福利。这是当前直播的普遍套路,如送优惠券、实物、现金红包等。中青雄狮和新华文轩围绕“7号人轻松粘土魔法书”系列做直播前,就在预告中打出了“观看直播送礼品”等字样,引流效果不错。

二是亮嘉宾。看直播,对不少人来说不仅是购物,还是看综艺,网红、明星、知名作家等是很重要的看点。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徐子健的新书《父亲的军装》时,就借作者女儿徐静蕾大做文章,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三是秀特色。图书直播不只是卖货,形式比较丰富,如发布会、脱口秀、文艺会客厅、独特解读等形式,都能吸引相应人群加入。“有书快看”有一期比较火的视频,是对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进行快速解读,这为其抖音号带来40多万的粉丝增长[3]。

(二)挑选平台

当下的直播平台很多,如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百度、火山、小鹅通等。挑选平台也需要思考。

1.借用平台。直播平台虽多,可是其出身和发展方向不一样。

有些平台本来就是卖货的,卖书只为增加商品种类。在这类平台,与有代表性的头部主播合作比较理想。如淘宝直播带货,其本质上是大型团购,薇娅等头部主播已经运作成熟,要想分散其用户再立标杆很难。果麦的图书直播首秀,就选择与薇娅合作。和这些成熟团队合作,除了要支付不低的“坑位费”或给予“活动让利”外,还存在议价空间小等问题,在经济利益方面需好好核算,别最后只赚了吆喝[2]。

有些平台原来是搞娱乐、教育或其他专门门类的,卖书多为吸引流量。快手曾在2020年年中发布一组数据,说当前已拥有近2.2万的读书品类创作者,覆盖200多家出版社、100多家书店及1万多名读书达人,并希望借此打造出独属于卖书的直播间氛围。若出版社有专门投入,编辑入驻这些平台,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些平台本身是卖书的,搭技术之便开发直播功能,在卖书上更敬业和专业。2020年8月7日,当当直播大冰的《啊2.0》,一天销量逾30万,“刷新出版界直播单品新纪录”。[4]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预售,和其他平台卖现货相比,可让出版机构有更好的出版规划。

2.建立窗口。除了书店,不论是直播平台还是主播们,都不会将“不怎么挣钱”的卖书当主业。直播对于出版来说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因此出版社借平台给自己建立窗口耕耘是有必要的。建立窗口的相关思考,早在图书选题策划阶段就应该有所构思。

建立窗口,搭建沟通渠道。传统的图书编辑,闭门造车者比较多,在和作者,尤其是和读者的沟通比较缺乏。直播的对话功能,打开了编辑和读者交流的新方式,也打开了读者和作家沟通的新局面。出版方建立的窗口,沟通很重要,在良好的沟通之下链接卖书,可谓水到渠成。

建立窗口,培养专门人才。在直播窗口的建设过程中,图书编辑因为专业不对口,难免会遇到技术问题。如何让懂技术的也懂编辑,或让编辑熟悉技术,就需要更多的跨界培养。这必须要有试错的勇气,只有多尝试、多借鉴才能成长。

建立窗口,打造品牌形象。品牌价值能让商品在竞争中较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早些年很多出版社纷纷建立网站,近些年则是建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如今又纷纷建立直播窗口,可其中的一大部分人,只是跟风、赶潮流,并没有好好经营。出版方建立的窗口,应围绕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将窗口视为产品去运营,在提高图书附加值的同时,使窗口成为品牌。

三、策略是消费驱动

经济效益是对商品的重要考量,哪些策略能让图书在直播中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呢?

(一)价格策略

图书直播若借他人平台进行售书,需支付“坑位费”等,利润是很低的,有时甚至亏本。选择直播的图书产品,必须考虑其价格。第一,图书的定价要相对较高,给出折扣时才能让观众觉得优惠力度大;第二,图书的成本应该较低,才能分摊“坑位费”等额外成本;第三,其他平台的日常销售价格要与直播时的价格拉开距离,确保直播之后图书的正常销售。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薇娅的直播间销售定价160元的《中国经典动画珍藏版》,短短几分钟销售3万余套,码洋500多万元,而之后在其他平台正常销售,价格策略运用得较成功。

(二)搭配策略

合理地搭配销售,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让利也比较明显。对出版社而言,搭配销售有销售量提升、盈利互补的好处。中国人口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鬼谷子》等5册书打包与多个抖音号合作,获得过百万点赞数,月销10万套,搭配销售得比较成功。又如2020年世界读书日当天,作家雪漠直播推销新作《山神的箭堆》,使该书单日销量过万的同时,还带动了直播间销售区《凉州词》《匈奴的子孙》等图书的销售[4]。

(三)延伸策略

许多实体书店都开发了周边(如咖啡、文具等)以延伸,图书直播同样可以开发周边以延伸,借其他产品的利润实现更多创收,可使直播不会因为资金困难而流于形式,为图书直播继续注入更多能量。目前来看,开发课程、文化创意等产品,便是不错的延伸[5]。

四、结语

随着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快节奏下时间的碎片化,图书编辑应保证图书质量,做好图书宣传,制定一定的策略,好好开发图书的商品属性介入图书直播。同时,编辑应该让图书直播本身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将之打造成另一个品牌,承担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周慧虹.“直播卖书”的喜与忧[N].江西日报,2020-05-15(11).

[2] 商务君.薇娅直播又推了4种书,整个书业都在直播,战绩如何?[N].出版商务周报,2020-04-26.

[3] 郦亮.网络直播卖书是风潮也是挑战[N].青年报,2019-07-03(A12).

[4] 黄婷.直播卖书:探寻书业营销新常态[N].中國妇女报,2020-07-07(7).

[5] 周飞亚.图书的另一种未来[N].人民日报,2016-01-19(24).

作者简介:邱戊琴(1983—),男,福建上杭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直播营销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发现海昏侯》出版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