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2020-09-10石虎林

高考·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教学改革

石虎林

摘 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针对教育教学明确指出的改革方向,也是现如今教师正在致力探讨的课题之一。这是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实现长足发展。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文化、审美、思维与语言,这四项将整个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完全囊括,以这几点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前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常只专注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现代化社会逐渐表现出滞后性。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同时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既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此外还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本文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论述。

一、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进行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多是名家名篇,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工具[1]。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讲解的教学局面,除了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若干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雷雨》中的角色,在不偏离整体方向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挥,以戏剧、课本情景剧等方式将《雷雨》中的情景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并让除表演以外的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际的表演情况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均得到锻炼,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与阅读感悟。

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教学改革

我国语文教育的特征便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2]。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工具性这一面,导致语文教育人文性长期缺失。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正视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体现。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很多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指导者,语文教师要对這些文化进行挖掘,并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着重讲解,从而达到坚守文化、传承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除了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从位次礼俗、居所礼俗、服饰礼俗等角度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分析“老嬷嬷们让黛玉...便不上炕。”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重点给学生讲解位次礼俗。黛玉之所以不愿意上炕,是因为老嬷嬷让黛玉坐的位置,西边是王夫人,东边是贾政,所以她“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这是因为黛玉虽然是贵客,王夫人也说要尽地主之谊,但黛玉毕竟是外甥女,还是要尊重长辈,保持长辈尊严的,所以她的做法是相当得体的。这样的文化渗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

三、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教学改革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只专注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更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摒弃过去课堂教学中习惯性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法,取而代之地是基于生本理念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例如,在讲解《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不是以时间为序开始写而是从追悼会开始写起?②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③分析并总结刘和珍的品质,说一说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以自主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四、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进行教学改革

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合理地利用教材,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笔者看来,读写结合是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具体点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分析课文一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扩写,根据作者描绘的情境将其以散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又或者,教师让学生随机选择一景,模仿徐志摩的风格写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实践与探索,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思维、审美、文化、语言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丁梅荣,杨生栋.浅谈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6-37.

[2]张仁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语言文字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8(30):49-50.

[3]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52-54.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高中教学改革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