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矫正策略

2020-09-10张辉

高考·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策略

张辉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参考标准之一,它与学生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笔者试从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矫正策略两个维度,浅析有效的德育教育之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策略

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现行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并未达到育人的效果。那么,德育教育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有无相对的应对策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以下方面阐述。

一、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过于宽泛,止于形式。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在于其生活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更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最佳时期,故而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怪相层出,让人应接不暇。比如学校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讲人往往是戒毒所警官,由于各方面原因,现场感染力不强,学生收效甚微。会后,即使有反馈,也因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教学经验和教育认知等方面的不同,有的置之不顾,有的借题发挥,更有甚者脱离实际,转向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等内容,德育教育成了“大杂烩”,毫无目的性,最后止于形式。

(二)只管不育,有育無人。一般来说,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以政教处为核心,班主任为中坚力量以及各文化课老师为辅助的建构来开展工作,似乎这三个维度开展德育工作效果甚佳,其实不然。就政教处来说,负责制度设计,但脱离具体的“人”,以制度“管”而不育人;班主任多也根据制度要求,照本宣科,缺乏主见,不会因人而育,再次无“人”;有灵性的文化课老师善于思考,将课本中感恩、团结、坚守等德育内容挖掘出来,但因德育意识不到位,自身经验不足等原因,与学生脱节,有育无人。

(三)唯师独尊,一家之言。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脱离这个主体,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却往往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唯师独尊,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展开说服教育,想要以一“家”之言感天动地,却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也忽略了学生这一鲜活的个体生命,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四)定位不清,指向单一。德育教育的内容广泛,影响深远,可以说关乎学生的整个人生,家庭的发展以及学校的未来,故而它决不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战斗,更不能让学校成为其主战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家长改变单一的“靠老师”、“靠学校”的观念,需要将学生发展定位到社会和家庭层面,多方联动,方有成效。

二、德育教育的矫正策略:

有效的德育教育,既能重视个体生命的成长,又能兼顾集体合力的延伸,更能体现出教育是指向未来的这一核心要素。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有科学合理的德育预设,也要注意到德育教育的人文性、特殊性、指向性和恒久性;班主任不单要策略先行,还要追本溯源,探究问题的根源。其应对的策略如下:

(一)定:制定德育计划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根据德育预设,学校层面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德育活动要主题突出,德育指向要恒久持续,不能是一阵风,一阵雨,有效避免内容过于宽泛的诟病,让学生通过报告会或者主题班会,深入理解其内容。另外,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特色德育课程,而严重忽视了本身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层面也要根据其班级学生人数、性格特征、学上精神气质、班级文化氛围等要素,制定符合班情的德育计划。具体来说,一节班会课只有一个主题,一周深化一个主题,一年渗透一个主题,三年努力一个主题。虽然可以互通,但是目标要明确,主题要突出,辅助的活动只能是这个主题的延伸和拓展。

(二)写:师生共享成长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处在成长的叛逆期,渴望得到关注,又害怕与人交往,因此我们看到的种种行为仅是“冰山一角”,更多内心隐秘的世界,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所以,老师应该有目的性的分享成长,鼓励学生写出来,为自己的生命叙事,如开展“成长趣事”、“我想对你说”、“给未来的自己“等主题的笔会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更能为我们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最到位的依据。

(三)读:老师多读专业书籍。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若教师如此,我们站在讲台上也就有了底气。如此学生便有可能“亲其师,信其道”,同样的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就会有效避免“一言堂”、“满堂灌”、“个人悲情史”等诟病。具体来说,要读一些中外教育经典,如:《陶行知文集》、《爱的教育》、《教育的勇气》、《教师的挑战》等,当然也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经历,汲取养分,转化合成,形成属于自己的育人风格,有效提升自己的育人素养。

(四)走:鼓励师生走出课堂。

传统的德育课堂,其形式主要有报告会、主题班会、主题电影展等,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多和学生有距离感,尤其是比较崇高的“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由于诸多原因,似“空中楼阁”,学生难以深刻地感知。这就需要老师走出课堂,走进当地的革命老区,切身感受高尚的革命主义情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知识的完善,人格的提升,意志的磨炼,理想的坚守等方面都起到了矫正、充实、重塑、深化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有效的德育矫正策略,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路子。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好好研究。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2]张文质《教育的勇气》[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该论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8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问题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