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张凯
张凯
摘要:赏识教育是从教育心理学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是指由教师通过日常观察、评价检验突出学生闪光点,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欣赏之情,让学生变得自信乐观的教学活动。将这一教育思想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则是为了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便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主体学习意识,让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渗透赏识教育思想。本文将从善于观察学生,找准赏识时机;关注赏识方式,切实激励学生;做到赏罚分明,优化学生态度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落实赏识教育思想。
关键词:初中数学、赏识教育、应用策略
我们都知道,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积极愉悦的学习心理,甚至存在挫败感、厌学情绪的学生比重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数学道理,还是因为以考试评价为中心的效果分析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使其变得不自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質、情感发育状态,及时赏识学生、保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一、善于观察学生,找准赏识时机
观察学生,是为了根据学情反馈去调控教学节奏、把控教学强度,以便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成功。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育状态、心理素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找准赏识时机,围绕学生的数学智能优势、学习进步确定具体的赏识方向,科学赏识学生,让学生切实受到鼓舞与激励。
以“平行线的判定”一课教学为例,我就让本班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使其认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结合前期的数学认知经验全面推导判定直线是否平行的数学定理,让学生积极思考、能动探究。在本节课上,我就认真观察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有一个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一组平行线来推导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时迁移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还会自主在问题情境中应用平行线判定定理来判断直线是否具有平行关系,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状态。于是,我就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效探究效果,通过口头表扬的方式表扬了该学生,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自信。而且,通过我的赏识,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也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二、关注赏识方式,切实激励学生
说到赏识,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通过口头语言表扬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口头表扬下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而这也会影响赏识教育的效果。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客观分析学生特点,及时创新赏识教育的实现方式,以便及时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促使学生切实实现健康成长。这样一来,则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处于积极愉悦的精神状态,可直接优化数学教学氛围,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在数学课上,为了优化赏识效果,我会尽量选择对学生有深度刺激作用的方法来赏识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比较自信,他们不需要通过他人的口头表扬来证明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所以我并不会选择口头语言来表扬学生,而是会利用一些数学竞赛、数学考试来赏识学生,直接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以心照不宣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高度信任来赏识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比较感性,不管是语言,还是一些小动作,都能切实赏识学生、鼓舞学生,所以我也会经常安抚学生,也会在学生进步时在学生作业本上画一个小笑脸,亦或者是直接竖起大拇指,微笑面对学生,通过这些肢体动作来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三、做到赏罚分明,优化学生态度
虽然赏识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赏识学生,从不指出学生的认知问题、学习行为问题,那么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不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应该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结合起来,前者是为了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后者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客观反思现有问题,努力做到赏罚分明,使其能够产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教学为例,我就引导本班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集体智慧分析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其中,大多数小组都能积极探究出有效结论,所以我也及时赏识了学生,肯定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数学探究效果,让学生变得自信。但是,有一个小组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但是在组内讨论时却出现了说题外话的不良行为,所以我也直接指出了相关问题,希望学生能够汲取教训,自主规避相应行为。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赏识教育活动可以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倾向,更易于实现快乐教育改革任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及时赏识学生的学习优势、突出进步,也要及时调整赏识方式,切实鼓舞学生,同时要伴随着客观公正的批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朝仁.基于“表象加工”的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行为——以初中数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的设计与实施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10):31-34.
[2]李太辉. 解决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