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20-09-10郑阿明
郑阿明
摘要:数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策略,应结合学生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自身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此外在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增加学生的做题技能,还应让学生将知识进行统筹运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教育教学;
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开展情况,是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普遍关心的,为了能开展好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中数学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并合理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培养学生们的学科思维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本文从提升学生学习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增加学生做题技能、形成学生数学思维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探究:
一、结合学生特点,提升学生学习乐趣
数学思维对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样的数学思维需要学生在平时勤加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样的学习思维的转变,教师需要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增加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中,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感。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将自己的教学手段灵活化,以丰富多元的方式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
例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时,就应提升学生们学习中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寻找一个大的三角尺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们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特征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起角平分线、中线等相关概念时就会更加轻松,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以此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二、教师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形式的数学难题,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一定的障碍。在遇到困难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沮丧的心理,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热情。这样的现象是需要教师极力避免的,为此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努力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对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角度,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解决数学题目的思路。通过进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时,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遇到不等量的情况有很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应该掌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这一性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索,并学会求不等式的解集。在這一过程中,教师应多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勤加思考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的自信心。
三、融入数形结合,增加学生做题技能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师需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为此,教师在讲解教材上的内容时,就应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这种数学方法的使用方式,并将之掌握熟练,从而在见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很快联想到数形结合,以此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入到对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当中。
例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进行数形结合的讲解。这一节的内容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证明的定理,如“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一定理。为使证明的过程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作辅助线,即连接矩形的对角线,然后观察它们是否相等,以及这些线和旁边的边角的关系,从而寻找证明的方法等。在证明其他定理时也是一样,“作辅助线”等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一做题的技能。
四、进行统筹运用,形成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需要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统筹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解题能力。在日常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经验会日积月累地增加,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个人的数学思维。教师则应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多种数学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并为之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系统化,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例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二次根式》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时,就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通过讲解教材上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二次根式”这一概念。之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教师应让学生们注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并且提醒学生,在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时,都应该先考虑这一细节性的问题。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学生可以得到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之后在进行运算时,教师应让学生们运用反向思维来检验自己的运算过程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科目,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合理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安排,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需要培养起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就应做到:结合学生特点,提升学生学习乐趣;自身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融入数形结合,增加学生做题技能;进行统筹运用,形成学生数学思维。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有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晔.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69+171.
[2]卢洲.在初中数学“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8(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