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曾金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小学生

曾金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基础和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要求小学班主任要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观念,不断完善和优化班级管理教学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优秀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实践

前言:由于小学生的心智思维大多处于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所以许多小学生都会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自制力,这也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和用爱育人的教育准则。从而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创设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当前大多数的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总是会受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以致于大部分的小学班主任都会将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看作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教育目标,因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也使得许多小学班主任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在大多数小学生眼中班主任都是权威和严厉的代表。再加上,小学班主任一般都会盲目地认为小学生天性好动、学习意识和自制力差,因此需要采取强硬的班级管理手段和方式。从而只能加剧小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致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不会向班主任主动倾诉自身的问题和想法,进而导致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学中总是扮演者“领导者”和“掌控者”的角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性也较低,从而使得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

1、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重要的引路人,首先应当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还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而不是一味地以主导者的身份来要求和命令学生。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能够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关心,要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有效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这样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性。例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指责和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耐心引导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用爱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能够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地自我反省,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健全人格和学习素养。

2、科学选拔班级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班干部是辅助小学班主任开展有效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班干部的存在可以说是搭建学生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良好桥梁,而且也能够让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能够进行及时的了解,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发挥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效用,进一步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征科学选拔班干部,在班级成员中尽可能地选择自律性和责任心强,学习态度认真端正以及具有优秀人格品质的学生,还要对其进行重点引导和培养,使其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此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学生投票和毛遂自荐的方式来选拔班干部,切不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否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选定班干部之后,班主任还要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的情况,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为不同的部分,并分配给专门负责的班干部,从而有效提升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效性,达到落实班级自主管理的教育目的。

3、开展班级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教学工作时,还应当注重开展班集体多元化活动,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首先,班主任在开展班集体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创建符合学生兴趣所在和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有意识地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实践活动或者是少先队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德育实践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以及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形成乐于助人和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以此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频频发生,这也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且最为紧密的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加强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鉴于他们的年龄限制,所以他们的认知思维和价值观念都处在发展阶段。这也使得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得部分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交流。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问题,以此来通过家校联合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效开展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坚实的学习基础。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明确自身引导者的作用,进而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秉承着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还可以通过科学选拔班级干部,开展班级实践活动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行民族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玉.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现代交际,2017(24):159.

[2]吕华伟. 探索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N]. 发展导报,2017-12-26(028).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