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0-09-10李秋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李秋艳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以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问题

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其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教育专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培养效果。可是绝大多数教师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思维仍旧没有走出应试教育泥潭,故大多数时候更看中的是学生考试成绩。教师没有表现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重视度。为了赶进度,教师使用填鸭教学、满堂灌教学。学生渐渐对教师形成了强烈依赖感,学生不再具备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题能力。思想被牢牢禁锢的学生,今后无法适应社会,也无法养成解题能力,这是很严重且十分现实的问题。

2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2.1重审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能够帮助學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需要坚持的事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审题:首先通过读题,建立表象;其次通过二次读题来明确主要问题;最后一遍读题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

2.2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模式识别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将数学问题进行模式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快速地对数学模式进行检索,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数学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问题。例如,在下列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中去发现具有概括性意义的思想方法。“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的中心。边长为圆S的半径,已知S正=10cm2,求圆形的面积?”因为圆的面积需要根据半径求得,因此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去求半径的长度,但是由于已知r2为10,有的学生会认为r=10/2=5,导致面积求解出现错误。这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迁移能力,对半径的值过于纠结的原因,忽视了将r2看作为一个整体。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无需求出半径就能得到结果。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整体代入的解题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以正方形某一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与Π的乘积。模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分析、抽象推理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发现、推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3巧用逆向思维,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通过借助于事先所知道的结果来将问题的未知条件找出来,通过逆向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逆向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可以简化许多复杂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与速度。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以下例题“已知商场搞促销互动,某一种商品已经连续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为144,求商品原来的价格”,如果学生按照正常的思维进行解题的话,不容易获得解题思路。因此,该题可以采用逆向的解题思路。其解题口诀为:单位一知道用乘法,不知道用除法,多加少减。逆向分析的过程为:先求第二次降价之前的价格,即单位一未知,用除法、降价为“少”,用减法,因此该过程的列式为:144/(1-20%)。下一步得出分析仍然采用“除法,减法”的解题思路获得原价格。由此可见,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答案,该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4注重归纳总结,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在学生使用各自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在这个环节中,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梳理,然后总结出一般规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便于以后分析数学问题的时候直接运用。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精髓,可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上文中的“圆柱体表面积”这一案例中,学生运用的主要是数学建模思想。这是一种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解题思想,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种建模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再次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牢牢掌握这一解题方法。除了数学建模思想,数学学科中还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类比思想等,数学教师要一一带领学生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这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做的尝试总结的教学经验,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顺利落实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期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夏继红.小学数学微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0-171.

[2]汤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4.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小学 广西省钦州市 535422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