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9-10申文召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新课改高中数学

申文召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然不适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践行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中,“理论知识灌输+重点板书”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存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初衷,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学有效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集中在某一道题或者某一节课上,而是要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经常很少给学生发言和主动思考的机会,满堂灌成为了常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答题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课、网络直播课等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得到了优化。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较大,抽象性较强,需要大量作图来辅助讲解。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知识板块,常常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力。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黑板+粉笔”的局限性,让很多知识的讲解无法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基本初等函数中解析式变化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多次取值,多次绘图,这种授课方式既浪费时间又精度不高,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同样需要教师大量作图,反复画辅助线来完成证明题的讲解。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将课上需要的图提前绘制好,或者从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源,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能提高授课效率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三减函数y=Asin(wx+φ)+b的图像变化规律时,借助函数绘制软件,教师可以随意调整参数即时获取对应的函数图像,以清晰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其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提升教学效率。

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一改往日“大包大揽”的教学习惯,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通过集思广益来发挥1+1>2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对以前学习过的“等差数列”知识点进行梳理,当学生完成对等差数列的复习时,教师继续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一起探究等比数列的知识。在经过对旧知识的温习之后,学生能够更快地比照着之前的学习思路来学习新知识。在教辅书以及微课的帮助下,各个小组都深刻地理解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完成了对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接下来教师讲解例题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合理落实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分层教学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也是现代基础教育呈现出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在课前深入全面地分析教材,再结合学情来分层设置教学的目标与方法,在课堂问题、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上有所区分,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留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创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较为落后的学生,则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上,帮助他们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集合》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分层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将课后作业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个部分。其中必做题难度较低,以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选做题难度较大,以知识迁移创新为主。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选做题来挑战自己,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也能够独立完成必做题部分,强化学习自信。

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操作性,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鼓励他们进行主动观察、动手和讨论,引导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讓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也使学习过程由传统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其思维能力,深化其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制作立体图形,在制作和观察的过程中分析立体图形的结构特点。教师可先为学生简单地讲解空间几何体的概念,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基本的空间几何体。接着,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来制作空间几何体,并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教师不应直接否定,而是要耐心地进行讲解与引导,以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控好实践操作的时间,过多的实践活动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出现固化的现象,需要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1]。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夯实数学知识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面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政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重视实践操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来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金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12):55-57.

[2]杨秀武,赵淑梅,林 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5).

天津耀华滨海学校 天津市 300163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