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2020-09-10赵杰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的相关理论,并以此为研究基础,探讨政府、媒体、公民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各方提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从而保证社会稳定,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维护整体社会环境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120-01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环境的快速变化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同时,智能设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加快,新闻受众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误导,造成一系列问题。此外,还存在谣言等多种问题,所以要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理论
(一)突发公共事件与舆论的相关性
近几年来,由于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有了飞速提升,公共事件突然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1]社会舆论通常是在公共事件突发后产生的,关系到突发事件后续的处理解决,甚至能够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走向。如果在公共事件突发后,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社会舆论,则会导致公共事件持续恶化,造成多种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2]而良好的社会舆论,则可以推动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关注度,从而加速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现状
当前,我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程度较高,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国家逐渐认清并提高了对社会舆论的重视程度。非典时期,为减少造谣现象,我国政府积极重视社会舆论,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科学信息进行了宣传,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舆论的重视程度。官方新闻发布会、记者会等,都使社会舆论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等,新媒体的出现同样为社会舆论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提高了政府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提高了公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程度,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了自身的切身权益。但是,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出现,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各种不良言论、谣言的出现,对社会舆论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此外,还有一部分自媒体缺乏公众意识与责任意识,缺乏信息识别能力,同样导致了社会舆论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存在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各领域提高了对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视程度,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舆论的公信力下降,影响了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向。[3]例如:部分微博“大V”以及微信公众号未重视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随意转发不实信息。部分群众难以识别信息的真实度,同样为不实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信息时代的传播速度极快,上述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不实信息肆意传播、难以封锁,会造成一系列恶劣的社会影响,有损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甚至会因公共事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发生难以控制的事故,危害人民群众安全。此外,媒体盲目报道等问题,不利于社会舆论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措施
(一)政府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的措施
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时,政府必须提高对社会舆论的重视程度,提高信息的透明程度,才能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引导社会舆论朝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保证社会整体环境的和谐稳定,促进长治久安。
首先,在公共事件突发后,政府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公布科学、真实、完整且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在事件发生初期封闭信息,会导致谣言、不良言论出现,引导社会舆论朝不良方向发展。同时,信息不公开会引起公民的恐慌,也不利于社会舆论的稳定。所以,政府必须在公共事件发生初期,提高消息的透明度,并通过社会媒介进行公开,稳定社会舆论的走向。此外,在公布信息时,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其次,政府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政府日常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民对政府、官方媒体、主流媒体的信任程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能够得到公众的信任,从而降低谣言、不良言论的发生概率,保证社会舆论的和谐稳定。最后,政府还应完善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工作的相关机制,解决新闻发布会的诸多问题,如滞后性、形式性等不利于引导社会舆论的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辟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以及保证时间信息透明度。所以,政府必须重视新闻发布会的时效性、可靠性,保证其基本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二)媒体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的措施
当前,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逐渐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阵地。新媒体发挥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社会舆论探讨等作用,为公开政府信息、探讨公众事件提供了平台。所以,各新媒体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对不良言论、谣言的监督程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保证社会舆论朝着准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新媒体平台必须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管理,完善平台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查封散播谣言、不良言论的账号,避免公众受到不良言论的影响,不利于社会舆论的稳定。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平台应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公布准确的信息,传播正能量的观点和看法,帮助政府稳定社会舆论环境。其次,管理好传统媒体。新闻媒体对事件的了解度和关注度,有时甚至高于政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监督管理,避免破坏公共事件的现场,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同时,人员的聚集也会阻碍政府对事件调查处理的进度,总体来看,不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最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新媒体时代下,存在极多的媒体账号,为提高点击量和关注度,产生了诸如“标题党”等媒体从业人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程序的正当性、突发事件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引导社会舆论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公众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的措施
公众是新闻发布与社会舆论的主体,在公共事件突然发生后,公众往往会提高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但正因如此,公众会受到谣言、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公众整体舆论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必须要重视公众在社会舆论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公众必须提高对媒体不良信息、谣言的辨别程度,增强自身的主观判断能力,理性分析思考问题,增强自主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够避免自身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恶劣的后果。其次,公众必须提高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相信人民政府能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公众应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国家政策、新闻的关注程度,树立起对政府的信心,避免受到反华势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损害自主思考能力。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要进行合理监督,共同解决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四、结语
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導,防止恶劣社会问题的发生,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能够提高政府的实际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受到人民的监督,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王擎,席菁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基于政府、媒体与公众议程互动的视角[J].新闻春秋,2019(06):76-81.
[2] 孔建华.当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行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19.
[3] 蒋静洁.甘肃省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赵杰(1983—),男,云南大理人,本科,编辑职称,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