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之窗

2020-09-10刘亚芝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问题学生班级管理

刘亚芝

摘要: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八年了,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无论是从起始年级,还是中途接手,学生中有一个现象总是无法忽视,那就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一如既往的优秀,成績落后的孩子或是顽劣,各种闹腾,或是卑微,遇事逃避。问题层出不穷,令老师和家长们伤神不已。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问题学生;班级管理

我曾一度认为,问题学生往往背后是一个问题家庭,要么是亲人关系失和,家庭氛围冷漠,要么是父母教育方式失当,过分溺爱或是过分放松、疏于管教。而作为老师,似乎对这种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病因,回天乏术。

曾经读到《红楼梦》,同为主子的宝玉和贾环,虽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同在贾府中锦衣玉食的日子中成长,性情却大不一样。宝玉为嫡出,且衔玉而生,备受宠爱;而贾环为庶出,生母赵姨娘又是个粗俗自我轻贱的人。在贾府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贾环摆脱不掉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心里束缚,他在宝玉面前卑微,会说:“我拿什么和宝玉比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他会在赌博中作弊抢丫头们的钱,会在被丫头们戏谑羞辱后继续被自己的母亲吐一脸唾沫:“谁叫你上高台攀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母亲的辱骂加深他的卑微感。这样的卑微感生根于内心,他就很难在自己日后的言行中表现出良好的教养,更难成为一个高尚有修养的人。

名著常读常新,也给我做班主任工作一些启发。每个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孩子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优秀的孩子爱惜羽毛,会在得到众人的赞誉后行为处事谨慎得体,学业上自我勉励,成为让老师家长们省心的好孩子。可是大部分孩子成绩平平,容易被忽视,平庸感卑微感容易滋生。更有一些后进生,索性破罐子破摔,成为孔老夫子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如果在孩子频频犯错误时,加以批评责罚,告知家长后,家长情绪失控继续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恐怕孩子的卑微感在心中扎根难以拔除了!

就像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都需要阳光一样,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关注与爱的渴求非常强烈。当关爱和尊重缺乏时,他们就像越少阳光雨露滋润的庄稼,纤弱甚至枯萎。不健康的状态招致了更多的责备和轻视,从此,卑微感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似乎有了解决的思路。而我通过多渠道交流、多元化评价、设计多种班级活动等方式,收效显著。

首先,多渠道交流。当班主任免不了要不时和学生谈话。优秀学生多有班干部和课代表,与老师谈论班级事务和学科问题,课上课下,他们都积极主动,赚得老师更多的关注;问题学生往往被找谈话,都是垂头丧气等着挨批。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借自己所教授的语文学科之便,坚持让学生们写周记,打通所有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渠道,鼓励他们在周记中记录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自己。如此,每个学生每周一次,都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用文字去关注每个孩子,对他们的进步成长及时予以鼓励赞赏,对问题疑惑予以点拨,对不当的言行及时指正,并给予正向期待,唤起他内心的崇高感。我用一句句评语时时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做一个比现在更好的自己,而且他们应该更好,值得更好!

其次,多元化评价。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如果一个班级只用分数来定优劣,班级的健康良性发展就成了奢望。一个班级里,几十名孩子性情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即使成绩最优秀的孩子,也有性格的缺陷,即使成绩最差的问题学生,也一定有他闪光的地方。班主任的职责正在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成绩好的孩子期待完美,让成绩差的孩子追求进步,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完善。因此,除了常规的成绩单评价以及学校每学期一次的三好生遴选之外,我会让学生们评选每学期的班级达人和小明星等,比如有“阅读达人、运动达人、劳动达人、朗诵达人、纪律明星、足球明星、书画艺术家、最佳辩手、阳光少年、美德少年……”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优秀,当他们的特长被无限放大,他们会意识到,优秀、卓越并非遥不可及,当他们进一步为自己粗俗的言行感到羞愧,为自己荒废光阴不求上进感到内疚,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自然不再是奢望。

再次,评价的多元化其实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教育改革一再强调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中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无一不要求新时代的学生们要有更强的活动参与意识、活动组织能力以及活动的实践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学、不问世事是无法获得的。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如课内的诗词大会、朗诵比赛、辩论赛、成语游戏……课外的手抄报展、包饺子比赛(冬至日)、两人三足游戏、节日文艺展演等等。活动中有竞争,更有小组内的团结协作以及个人的热情主动和责任担当。孩子除了被老师关注接纳,也被自己的小组和班级认可和接纳,团结友爱的集体会更大限度的激发出孩子们向善向美的内驱力,使得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在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以音乐为媒介,和一群缺乏关爱的问题孩子传递心声,用合唱活动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自身闪光的一面。教育的宗旨正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孩子长期笼罩在卑微感的阴影之下,他会更容易吸收周围负面的信息和能量,而师长们一味的批评和责罚只能使他们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当务之急是驱除他们内心的卑微,用关爱、尊重和智慧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唤起内心向善向美的热情。就像马修老师的那群稚气未脱的学生,音乐响起,他们满含激情得合起歌声,他们已不再卑微,他们目光坚定,神情庄严,崇高而圣洁的心灵随着他们的纯美而空灵的歌声不断升腾!

参考文献

【1】孟祥菊. 每个梦想都不卑微[J]. 班主任, 2019(3):70-70.

【2】赵晓华. 用爱和真情为学生护航,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班主任教育管理案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

陕西西安理工大附中

猜你喜欢

中学班主任问题学生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及其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