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生活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2020-09-10林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原则初中数学

摘 要: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从生活中来,这一点几乎没有疑义,而这些基础知识最终仍要回归于生活中去,从这个角度上讲,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生活教学的责任,在实践时遵循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术语与教学问题在内的生活化原则,同时制定出更加合理化的教学方案,从生活化的视角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其学科综合能力发展服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教学;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18-02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林云(1974.5-),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应当注意到生活化原则与策略的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尝试多种方法挖掘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材料,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能力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一、初中数学生活教学的原则

1.具有生活特色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想独立性,但其想法往往又比较稚嫩,容易对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开导学生,和学生成为知识面前的共同进步者,在给其提供知识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生活数学思想.

2.拥有生活特色的数学术语

与语文等学科比较起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易于使学习者产生枯燥之感,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的实际应用方式,只依靠死记硬背,是不能算是达到理想学习目标的,更会因为学习效率低下而逐步失去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兴趣.为此,教师有必要注意拥有生活特色的数学术语原则应用,借助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数学知识,使之更加轻松地领会教材内容.

3.提出生活特色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目的也在于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讲,便可在商业活动中广泛应用,所以,教师便可以在教学时提出富有生活特色的数学问题,用问题促进学生生活意识的形成.例如当接触到几何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桥梁设计、房屋设计等具体问题;当接触到函数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家庭理财设计、市场交易模拟问题等,为学生的以知识联系生活能力激发提供帮助.

二、初中数学生活教学的方法

1.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内容素材的呈现需要与学生现实相贴近,这里所说的现实包括数学现实、生活现实及其他学科现实几个方面,其中尤以生活现实最为重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照顾到内容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的要求,可以逐步把学生引导至数学思维形成的正确轨道之上.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索下述生活化情境问题,让学生基于生活情境,理解所要探究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两个台阶中哪个更陡一些?

对于数学中坡度的概念,学生心中还并非十分清楚其内涵,然而生活情境中的台阶是缓还是陡,学生是有一定经验的,从图中学生可以很快得到第二个台阶要比第一个台阶更陡一些的结论,并继而提出:坡度受倾斜角所决定,倾斜角度越大那么台阶越陡,反之,台阶则要更缓一些.

2.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學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取得足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与现实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来讲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因此需要让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比如在学习到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实践色彩的问题:如果你所坐的椅子出现松散的情况,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加以固定呢?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并总结得到:可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特点,在椅子上适当的位置增加横木,形成三角形来避免松散的情况.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亲自实践.

3.将生活融入于课外探究

数学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将生活融入于课外探究活动,会让数学被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认知,除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外,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形成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使之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例如,当教学到相似三角形有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作业:测量操场上旗杆、杨树等物体的高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制订形成可行性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接下来各小组分别对方案加以验证,也就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际测量工作,形成真实的测量数据;最后小组归纳总结,选派代表讲述所制订方案的内容,所应用到测量工具、具体方法,还有最终得到的结果.在这样的方式之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依靠三角形的相似比知识有效处理实际问题,且保证了课外探究过程对于知识巩固的促进作用.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课外活动,然而学生因活动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却极有价值.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当仁不让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的学习过程虽然并不复杂,然而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却非常丰富,而且往往可以和现实生活发生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会因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而呈现出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教师有必要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把其置于现实生活场景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现实的关联性,从现实中汲取数学知识的理解灵感,自主构建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框架.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准确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在实践时遵循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术语与教学问题在内的生活化原则,同时制定出更加合理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昆尧.一言一行皆数学——探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4):15-16.

[2]张志华.让数学贴近生活,让生活滋养课堂——例谈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9(4):24-25.

[3]蔡俊玲.以生活为基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5.

[4]陆洪坤.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19.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原则初中数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