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0-09-10郭毅端
郭毅端
摘 要:法律,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维护的一条防线,它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定和和谐。道德,是我们心中维护秩序的准则,它是人们内心的底线。只有在道德与法治的保护之下,才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本文就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思维情境;思维意识;实践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并不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学校教学之中,也未得到相应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到道德与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运而生。对于一个文明社会的建立,道德和法治都是缺一不可,它们对我们的生活、社会乃至国家的长久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供大家有所借鉴。
一、创设思维情境
道德,它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人们对于自身行为的一种约束。而法律,它有明确的底线,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随意的进行破坏。道德与法治,以“刚柔相济”的姿态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依靠教师对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指导,有时不能够完全的让学生体会到教材当中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内涵。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之中,才能够了解其中具体的人际关系和权责主体,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和道德意识。例如,在《社会生活有秩序》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秩序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的规则和发展规律。另外,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则。在讲到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在过红绿灯时,很多人都并不顾交通指示灯的指示而聚在一起穿过马路,这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在公交车上,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抢占车上的座位”、“在排队购买商品时,总有人随意的插在队伍之中,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等事件,让学生深入故事情境之中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奋斗和努力。
二、提高思维意识
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个喜欢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喜欢提出问题的人,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我们的思维能力是需要在时间的积累中一点一滴提高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进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当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或法律知识分析其中的问题时,就自然而然的深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建设美好祖国》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的建设成就与不足,帮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我国‘蛟龙’号700米海試圆满成功”、“国产大飞机C919”、“天宫二号”等图片。然后,教师再以“同学们,你还了解我国建设的哪些成就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等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三、注重实践训练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国许多教育学者都在不断的探讨新的教学形式以便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不断的研究中证明,人的大脑和身体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仅凭大脑来思考一些事物,则最终只是纸上谈兵;而仅仅依靠双手来实践而不做思考,则永远只能够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无从提高。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设计一些训练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实践,从而在思维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能力。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秩序和运行规律,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责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有关交通部门做好协商,为学生开展一项社会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路面上跟随交通叔叔指挥交通,让行人能够有秩序的通过红绿灯街口。在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交通的重要性,也可以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每个人心中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维护。当我们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重大的犯罪事件发生之时,总是心中会感到万分的沮丧和痛苦,而这些很大一部分是源于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许许多多社会的教训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从小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奚燕萍.浅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491(11):121-122.
[2]吴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与研究[J].文理导航,2019(7):73-74.
[3]杨永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No.640(2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