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积极氛围构建策略

2020-09-10宋作玉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宋作玉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尤为突出,也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去构建更高效的课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构建高效课堂积极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积极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92

众多学生觉得数学学科的学习是枯燥无聊的。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使枯燥的数学教学生动化、趣味化、高效化,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难题。笔者将在下文围绕这一难题进一步展开论述。

一、提升教学素养,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如果想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又深深影响着其教学工作准备的情况,是高效课堂是否得以成功构建的重要因素。

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每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一起构成了初中数学的总体知识网络。所以说,基于初中数学逻辑严谨、知识点关联性强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

例如,在讲解到“几何图形初步”和“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两个章节时,教师可以依据两个章节间所存在的共同点,在实际讲述“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引入下一章节中“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来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利用知识点的相似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联章节内容记忆的深刻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对实际引用的相关知识点要做出一定合理的选择。比如在讲解“有理数”时,虽然“有理数”一章的知识点与后期“实数”这一章节有所关联,但在实际的教学规划中,这两个章节是分属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太早引用过于偏后期教学规划中的相关知识点,不仅容易打乱教师自身的教学节奏,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心发生偏移,忽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不能够清晰梳理出本应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升反降。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前,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本,吃透教材,同时全面了解并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既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意图,又能理顺初中数学知识构架,进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点内在逻辑关系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高效教学。而学生也能在教师充分的教学准备下,更轻松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二、发掘学科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本身也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只强调数学逻辑和数学公式的学习,学生只会感觉到数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不能理解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也不能真正理解教材背后蕴含的数学思维。无论是教学哪一门学科,要想使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都不能忽视其内含的人文性。例如,《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对于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教师在进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九章算术》内的部分相关内容,适当科普一下《九章算术》成书背景和历史贡献。既能在潜移默化间以先人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推动整个课堂的高效运转。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学科人文性,以人文性作为点缀,学生才能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做到松弛有度,更好地感悟数学的魅力,最终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三、创设情景,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受限于自身的年龄和阅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要理解学生的困难,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转化过程中,更轻松、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或搜集相关的演示动画,又或者是运用身边的直线形物体,如笔、直尺等,动态地演示怎么判定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判定是否为平行线以及平行线具有怎样的性质等等。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引出抽象的教材知识内容。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将数学知识情景化、生活化,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更有益于学生树立学习方面的自信,并且激励学生主动联系生活经验,思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的“活”化,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四、注重查缺补漏,构建有效的实时反馈体系

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同时学习多门学科,课时安排比较紧张。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许多数学教师在安排教学的查缺补漏环节时都有所欠缺,无法很好调节查缺补漏和新课学习之间的课程安排,又或者干脆忽视甚至无视这一环节。需要强调的是,积极的课堂氛围只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因素之一,随堂测验和课后练习等共同组成的查缺补漏和教学反馈环节也必不可少。

无论教学的任务有多么紧张和繁重,教师都不能忽视随堂测验与课后练习的作用。相反地,正是因为课时的紧张,教师才更要在教学过程的间隙适当地安排测验与练习,用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才不至于将大量时间荒废在重复“学习—遗忘—再学习—再遗忘”的过程上,做到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在随堂测验与课后练习中的表现,还反映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每次测验与练习中的表现,课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构建出一个教学效果实时反馈体系,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以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修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时进度,安排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素養。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与素养,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构建出一个具有积极氛围的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新的高效教学方案,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燃起学习的热情,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并真切地体悟到数学的魅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目标。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