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陈倩如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陈倩如

【摘    要】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计算等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深化,数学学科教学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章即主要从问题导学法创新的意义出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81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对学生的思维应用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质量,要求教学方法创新,以此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在这种应用需求下问题导学法创新了教学开展的形式,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开展中往往收效甚微,不仅仅造成学生的学习低效,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而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有效连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将教学内容和问题巧妙结合,不仅仅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问题导学法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而新课标指导下问题导学法也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

一、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分别对待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实际接受教育的个体存在,每位学生实际拥有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接受能力并不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尤其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会表现的十分明显。例如,有的学生对于立体几何解析模块、空间立体几何想象力十分局限,有的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中式子列算存在问题等等,学生在自身能力、性格等差异性下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学习短板。而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单纯地为兼顾班级整体性教学进度,统一化教案笼统了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安排紧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暇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由此导致“高的吃不饱,矮的吃不好”现象,从而在学生群体中成绩中等化。而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即将教学过程变成主要围绕学生展开,一方面,问题导向引导或穿插教学,使得整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有实际教学问题支撑、理论知识有案例丰富,让学生能通过问题导向理解理论应用,也在知识模块衔接中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起到很好的带入作用;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法能通过问题追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部分,让教师能实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有依据地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在问题导学法应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分别对待,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正面回应,以问题推动教学,鼓励学生在问题提出后积极表达不同的看法,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独立性、自主性。

二、科学设置导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提出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相对应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问题导学法应用中教师应科学设置导学问题,问题的设置不脱离教学进度,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首先,导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设置为学生的盲点,盲点主要指学生理论知识未能完全覆盖并且自身难以察觉的知识点能力区,由于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学生在接收理论知识点后的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应用错误但不自知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问题的科学提出,合理设置问题将新旧知识点及零散的理论点结合联系起来。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部分中将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考察联系起来,通过问题设置展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考察重点,不仅仅让学生重复认识了相关的知识点,加强了知识点记忆,并且帮助了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其次,导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设置在相关教学知识点中的重难点,问题导学法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并不是问题优先,而是主要以问题引导教学开展,问题提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问题重质不重量,不能以质量不足的问题占据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导学问题的设置中问题一定要落足重难点处,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度思考重难点,以此达到深刻理解的教学目的,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把握课堂节奏,抓住提问时机

初中数学是中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面临高中择校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教学任务紧张,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完成有效教学的提升,在备课、实际教学展开、课后反馈等系统化过程中要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其中教学课堂开展是教学的中心,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在问题导学法下,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准确抓住提问时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吸引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帮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但是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长中教学问题的提出只能是辅助性的,并不能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安排中要合理设计好问题提出,以此达到问题与理论教学能最大程度的互相“成全”,使得教学成效最大化;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生上课思维过度发散或思维不集中时,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紧张感下集中注意力,而在学生面对难懂的知识模块产生情绪困顿时,合理的解决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成就感,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综上,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时,要避免问题提出多余、累赘,也要避免连续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压迫感,应科学提出问题,把握课堂节奏,抓住合理的提问时机。

综上,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而言是最终的目的,而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问题导学法下强调了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出作用,由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中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3):83.

[2]王美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