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初探

2020-09-10田玉明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田玉明

【摘    要】初中阶段的知识点相较于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应当如何确保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性,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课前预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61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好数学新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进行数学预习。由于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课前预习对初中生而言十分有必要,如果学生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将听课的重点与难点熟知于心,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遇到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数学探索精神。本文将就如何做好初中生的数学有效预习工作进行探析,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预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如何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设计好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并且要具体明确,教师在进行预习问题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教师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提前对课本知識进行了解,并找出自己的学习盲区和知识要点,这种观点与预习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不相符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亲身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对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思索,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2.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时,要注意预习问题的难度,学生预习问题的难度应该是逐步上升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根据问题的加深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避免出现学生因为预习的问题难度过大自己无法解决而降低预习的效率。

3.教师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具体类型,设计与之相关的预习问题。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是初中数学知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在学生进行数与代数相关问题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形在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规律进行探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法则和公式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于统计与概率的预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实验、调查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简单易行的活动进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3)关于几何与图形的预习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亲自操作、推理等来获得一定的数学猜想,从而通过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几何证明的过程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对几何问题的思考与表达更加具有条理性。

二、预习的实施

(一)教师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

“同学们课下一定要把明天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在下课前对学生这样嘱咐,这样一句在学生来几乎有点儿厌烦的话成了每位数学教师的“口头禅”。但是,学生真的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吗?真的能理解预习的意义吗?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能力也有限,即使学生课下进行预习,很多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看看课本,并没有进行思考。

教师通过布置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预习要完成的任务,可以使学生的预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另一方面,预习作业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进行课下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当然数学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注意适度原则,要做到作业量适度、难度适度。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求不能过高,教师要清楚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于预习作业也要允许出现差异,不能够强求学生都出现相同的预习效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看重点、看难点

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拿到书就将需要预习的内容从头至尾看一遍,可是却毫无收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意看重点与难点,学生无须什么都看,一节课的重点一般都是通过例题显现出来的,学生的练习要围绕例题展开。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对例题的分析过程仔细地思考,对例题的解题方法认真地推敲。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动笔,哪些问题自己还不懂,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已经完全理解,要用笔做出明显的记号。学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很多时候,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就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或者是学生知识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学生要多加注意并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三、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的预习活动来说,教师的正确指导及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对提高预习的效果极其重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也是保障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等,只要是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又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操作的评价方式,都可以尝试使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时,要重视学生的预习过程而不应该停留在预习的结果上,教师对学生预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新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心理上有一个良好的准备。而且,教师对学生预习的评价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地顺利进行下去。

总而言之,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预习就已经存在,并且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预习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新课的重点与难点,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但是,由于初中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预习的精妙之处,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方法,促进学生预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仲世龙.例谈初中数学的有效预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10,000(003):17.

[2]陈冲.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有效预习[J].明日,2018,000(030):170.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