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2020-09-10韩伟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创造

摘要:预算管理是能够将企业关键问题进行融合的优秀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在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公司战略实现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在应用发展过程中,由于保险企业体系庞大、业务品目繁多,运行体制、企业成长阶段不同以及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观念的差异,造成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针对预算管理模式的差异,在本文中提出分析和思考,希望对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价值创造

近年来,随着保险主体的增加,保险规模、风险保额、保单件数、赔付件数和金额逐年递增,保险企业资产总量逐年增加。然而,受利率波动和资本市场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下降,保险行业经营利润逐年下滑,对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考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险业已采用预算管理方法进行公司管理控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益,经过近年来的应用发展,保险业预算管理逐渐向系统化、科學化、制度化、流程化方向发展。适应保险业整体趋势和保险企业发展特点,预算管理模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分权式管理模式,到21世纪初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到现在的部分集权适当授权管理模式。保险企业通过探索,逐步找到了适应中国保险市场特色的预算管理模式科学发展之路。

一、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管理具有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保险企业预算管理基本模式

基于保险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其预算管理基本模式为:以年度战略计划为基础,制定年度财务预算目标,以各业务渠道保费收入为起点,辅助以财务费用考核指标,形成经营考核指标,将经营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层层下达。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评价等方法,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互动式预算管理模式。根据公司运行体制、发展阶段、风险偏好的不同,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各自经营特色的具体预算管理模式。

(三)现阶段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分类

1、矩阵式预算管理模式

矩阵式预算管理模式是一种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指利润中心划分为垂直管理的条线和横向管理的机构双重口径,该种预算管理模式,在条线式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险企业各机构的管理责任。将管理视角延伸为条线纵向管理同机构横向管理相结合,管理角度各有侧重,考核口径划分明确。从管理上看,条线管理可能侧重于年度预算计划目标的分解及下达、实际执行的差异分析、达成率考核预警以及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分解,条线内资源的匹配等等。机构管理可能侧重于以各垂直条线下达目标为基础,平衡各渠道不同发展情况,在分配的业务目标和财务资源下,编制机构年度预算,汇总形成机构年度预算目标,监督预算执行,执行预算考核,保证各机构预算目标的实现。

2、定额加定比预算管理模式

定额加定比预算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费用定额和销售费用定比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保险企业一般将职场费用、人力费用、运营费用、行政费用、折旧摊销费用划分为管理费用,将手续费、佣金支出、业务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其中根据保险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和运行体制不同,各项费用细分分别不同。如有的保险企业可能会将部分行政费用划分到销售费用,目的是提高管控力度,提高行政费用灵活性。该类预算管理模式既能保证固定费用支出,又对变动费用限定了考核指标,加大了对不同费用类别的投产比分析,适用于保险企业的成熟初期阶段。

3、全预算管理模式

从预算管理角度实现了全员、全额、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完善了管理费用定额的依据,在充分考虑契约履行的前提下,在成本动因分析的数据基础上,下达管理费用定额,并且相关标准一经下达,年度内不允许突破和变更。完善了销售费用定比管理模式,在销售费用定比基础上,增加了项目预算管理,将部分销售费用列为项目预算进行管理,项目预算是指在预算时将特定的销售费用进行立项,在各级管理人员处备案,进行项目化管理,涉及的费用类型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实行项目的申请、审批、反馈和分析,对项目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实现项目的追踪、改进和考核。经过项目预算管理,销售费用管理更加精细化,对定比预算模式时容易出现的销售费用粗放式管理进行了改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该种预算模式适用于保险企业的成熟期。

二、保险企业现行预算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现行保险企业使用的预算模式,主要包括矩阵式管理模式、定额加定比管理模式、全预算管理模式。现对这几种主要预算管理模式各自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矩阵式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1、优势

预算组织架构清晰,指标分解、考核科学,责、权、利匹配到位;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过程经过层层分解,层层下达,预算编制结果通过机构平衡后,自下而上汇总形成,预算编制过程科学严谨;预算编制指标经过条线纵向分解下达,加上机构横向平衡汇总,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利于条线节奏化经营,同时增加了机构管理考核力度、实现机构和条线双重管理;责权利的匹配,预算考核指标的细化,有利于预算考核评价的执行。

2、劣势

由于预算是一种建立在分权基础上的权力控制,权限划分如果不遵循科学性,势必会发生权利义务不匹配的情况。矩阵式管理模式由于存在多个业务和费用预算管理的交叉点,容易出现责、权、利不匹配情况;对机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在条向纵向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构考核和平衡要求,机构需要统筹各业务条线工作能力及资源匹配,实现机构内各条线均衡发展,也要实现资源匹配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定额加定比管理模式和全预算管理模式

这两种预算模式基本理论相同,全预算管理模式增加了项目管理的概念,预算管理更加细化。

1、优势

定额加定比预算模式下,固定费用预算能够满足公司日常开支,保证公司契约的履行,变动费用预算由于是同保费直接挂钩,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业务的作用;有助于企业费用标准化的实施,工作标准化是成熟企业的特征之一,其中费用标准化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定额加定比预算模式能够保证和推动费用的标准化;有助于实现预算考核的公平公正。定额加定比预算模式在政策下达、预算编制时充分考虑了各机构的差异化,能够将各考核单位在一个考核线上进行考核,实现预算考核的公平公正。增加了项目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科学预测分析项目预算的可执行性,对项目预算的投入产出情况,达成效果情況进行及时的反馈。不断修正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实现定额和定比费用的科学投入。

2、劣势

定额预算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得出,辅助以公司需要履行契约。如果标准过高,将会对企业资源造成浪费,形成额外费用空间,造成公司资源的流失,如果标准过低或者将一部分定额费用拿出来使用定比管理,会造成或者定额费用忽高忽低,或者定额费用不能满足基本需要;定比费用管理简单粗放。定比费用依据年初比率下发,没有考虑机构和条线的盈亏平衡点。工作中仅对预算结果进行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缺少了过程管控,不能做到对资源的有效把控,不能实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点上;项目管理缺少科学依据,投入产出数据滞后,管理人为干预过多,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科学划分预算管理权限

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运行模式,对预算管理权限进行科学划分,实现内部管理责、权、利相匹配,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如企业发展初期,对业务要求不高,机构管理能力低,资源需求量大,需要权限集中化程度高,投产比考核低。如进入企业发展成熟期,业务平台稳定,机构有一定管理能力,资源需求稳定,需要适当分配管理权限,加大投产比考核力度。权限划分还要根据企业采取战略不同,考虑企业运行模式差异,如采取分渠道兵团作战式,条线节奏化经营、兵团式推进,需要清晰划分预算权限,明确管理责任和考核指标,保证战略目标落地。再如采取机构独立作战式,加大机构独立经营能力,合理分解经营目标,设置考核指标,能够提高预算效率,保证每个作战单位的活力。所以,科学的预算权限划分,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保证企业战略有效推进。

(二)科学分解固定和变动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和变动费用是相对的。如人力资源费用属于固定费用,而其中的一部分同业务挂钩的绩效工资也有变动费用的性质。再如职场费用属于固定费用,而其中属于业务员职场的面积是变动的。变动费用起伏对保险企业边际贡献测算影响很大,真正用于业务拓展的是变动费用。而固定费用对盈亏平衡测算影响很大,一旦资源被分配到固定费用中,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费用结构是非常困难的,同样业务规模、同样投产比水平的企业,变动费用占比越高,边际贡献率越高,业务发展的弹性与空间就越大,就更有条件挑战新的业务平台。所以保险企业在预算中应该注意尽量控制固定费用所占比重,如职场费用预算首先考虑地区差异、保费贡献,同时增加出勤人力或外勤合格人才指标,增加职场费用标准条件,辅以标保职场费用率等考核指标,提高职场利用效率。提高变动费用运用效率,如科学设置业务激励方案,加大方案投产比考核;会议培训项目的科学设置,标准化管理,实现会议培训费用有效投入;手续费佣金比率的设置,根据产品和市场,通过精算数据科学得出,避免因短期竞争产生的高投入等。通过资源的科学匹配,实现提高边际贡献,降低盈亏平衡点的目标。

(三)预算执行从管控型向参与型转变

借鉴于改良预算,加强作业成本法管理,对企业作业流程进行管控,加强事前审批制度,对费用投入进行事前审批,通过指标分析,对费用实施过程进行事中管控,通过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提出反馈意见指导下一步工作。加强项目管理,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加大项目过程监督,提高项目分析的准确性,关注有限的资源向企业关键点的投入效率。实现从预算控制向经营参与的转变,从成本管控向价值创造的转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监管形势的要求,保险企业经营转型势在必行。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经过应用发展,已经进入科学发展阶段。下阶段,预算管理实现对公司经营过程的指导,发挥对企业决策管理的作用,实现权限和资源的科学配置,保险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发展之路仍需探索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苏衍庆.HX人寿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7.

[2]姜涛.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师,2016(10):35-37.

[3]翁辉.寿险公司不同费用预算管控模式选择动因及利弊分析[J].当代会计,2018(9):13-14.

作者简介:

韩伟,天安人寿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

猜你喜欢

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理念下大型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价值创造中的驱动路径分析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互联网+农业”掀起新一轮产业模式变革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化探索
河南省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创造研究
基于管理会计的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