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感染性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研究

2020-08-27火艳华王怡洁

大医生 2020年3期
关键词:革兰氏致病菌感染性

火艳华 王怡洁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60)

小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病之一[1],主要发病原因为细菌和病毒等感染引起,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2],且伴有呼吸音减弱以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等症状,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相关资料显示,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占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约40%以上[3],且病死率高达307/10 万。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生多见于春冬季节,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尚不具备自主表达能力[4],因此,应及时给予其对症的治疗方法,使其早日康复。小儿感染性肺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在治疗小儿肺炎时,抗生素使用较为广泛,使该病的病原菌构成发生一定差异,从而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对小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析其主要病原菌,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改善该病临床症状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皆在探讨小儿感染性肺炎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 例感染性肺炎患儿,其中男患儿27 例,女患儿19 例,年龄2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45±0.6)岁,病程1 ~3 d,平均病程(2.02±0.5)d。

1.2 方法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46 例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均实施细菌学培养方式,方法为:(1)感染性肺炎患儿入院当天,对所有患儿口腔进行常规清洁。(2)清洁后,对患儿背部轻拍,促进其咳嗽,患儿口腔内插入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并将其另一端与低压吸引器连接,负压下对患儿痰液标本进行吸取。(3)吸痰结束后,将其进行密封保存,且应保存在无菌吸痰管内,2 小时内将其送至生物室进行细菌检验操作。

检查方法:普通细菌培养基中对该痰液进行培养,将培养后的菌株给予应用ATB 细菌鉴定分析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标准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分析痰培养阳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46 例感染性肺炎患儿痰培养阳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输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 例患儿痰液标本共计培养出33 例阳性致病菌,占比71.7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为8 例,占比24.24%;革兰氏阴性菌为23 例,占比69.70%。大肠埃希菌有8 例、肺炎克雷伯菌7 例、铜绿假单胞菌4 例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 例和鲍曼不动杆菌3 例,依次占比为24.24%、21.21%、12.12%、12.12%、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为46 例感染性肺炎患儿痰培养阳性致病菌分布情况[例(%)]

3 讨论

小儿肺炎为患儿多发疾病,其主要以咳嗽、憋喘以及发热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因患儿年龄较小,自主表达能力尚缺,加之其受疾病影响,导致多数患儿发生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可引发患儿体温升高,并使其发生腹泻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引发小儿发生死亡,因此,该病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5-6],小儿肺炎发生的原因为感染性肺炎与吸入性肺炎两种情况,吸入性肺炎多在早产儿中常见,而感染性肺炎一般在小儿分宫、分产以及产后较常见,此时易发生感染,使该病发生。痰液培养作为临床较重要的检查措施,能及时反应出患者身体出现的任何状况,观察病原菌的分布状态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处于何种阶段。若可发挥其使用效率性并妥善利用此检查技术,发现患者痰液中病原菌分布和药物使用后敏感性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便能作为临床高效鉴别手段之一。其实,对于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而言,需要及时开展治疗措施便要接受系统的检查,其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等,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导致感染致病菌组会逐渐发生变化,革兰阴性菌占据的优势逐渐凸显在检测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方式,依旧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办法。肺炎链球菌的发现首先在1881 年初始得出,分别在法国与美国本土肺炎病例者的痰液中分离而出,其一类革兰阳性菌呈现矛头状单一出现较少,排列为短链状。其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球菌,形状类似于葡萄型,大部分可将其归属于非致病菌,小部分会致使人们患上疾病[7-8]。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抗生素使用也越来越广,从而导致病菌组成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次研究,通过对46 例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均实施细菌学培养方式发现,46 例患儿痰液标本共计培养出33 例阳性致病菌,占比71.7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为8 例,占比24.24%;革兰氏阴性菌为23 例,占比69.70%。其中大肠埃希菌有8 例、肺炎克雷伯菌7 例、铜绿假单胞菌4 例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 例和鲍曼不动杆菌3 例。综合以上分析,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小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中主要病原菌,其次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选择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革兰氏致病菌感染性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思考心电图之177》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