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7李玉洁张伟伟

大医生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展针法肩周炎

谢 敏 李玉洁 张伟伟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3;2.商丘市中医院,河南商丘 476002)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俗称“五十肩”“漏肩风”等,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及发病的年轻化,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其严重的临床症状,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董氏奇穴针灸作为一种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具有取穴少、用穴精、起效快、治疗范围广的优势特点,在其特色理论如脏腑别通、全息通应、动气针法、倒马针法及体应针法等的指导下,治疗多种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但采用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到底如何,却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肩周炎患者采取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法治疗,旨在客观评价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0 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门诊患者及各社区所招募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 例。用随机数字表按1 ∶1 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龄33 ~68 岁,平均年龄(52.00±1.75)岁;病程1 ~14 个月,平均病程(6.13±0.67)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32 ~69 岁,平均年龄(51.37±1.76)岁;病程:1 ~15 个月,平均病程(6.07±0.71)个月。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且承诺会完成整个疗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 年发布)中关于“肩痹”的诊断标准;(2)治疗期间拒绝其他临床研究,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并能够配合研究者;(3)接受各种问卷调查及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者。

排除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即予以排除。(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精神异常及妊娠期者;(3)肿瘤、癌症、肩结核患者或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4)已经接受了影响本研究的临床疗效的其他治疗者;(5)肩部骨折及韧带断裂者;(6)治疗部位皮肤破溃、破损、感染者。

剔除标准:未按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者;治疗期间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其他干扰治疗疗效判断的治疗方法;不能保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者。

脱落标准:治疗过程中要求自行退出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由于资料记录不全,不能进行疗效判断者。

1.3 方法

(1)治疗组:穴位包括患肩对侧肾关穴、人皇穴、足千金穴、足五金穴。患者取坐位,针刺穴位消毒后,采取贴骨进针法逐穴针刺。首先针刺肾关穴,针尖刺向小腿外侧足少阳经部位,针体紧贴在胫骨下缘,针刺深度为1 ~2 寸,得气后轻微捻转提插行针30 s,再行针刺人皇穴,贴骨直刺0.6 ~1.2 寸,得气后轻微捻转提插行针30 s;最后针刺足千金、足五金穴,针刺深度为0.5 ~1 寸,得气后轻微捻转提插行针30 s;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肩,做外展、上举、内收、外旋、内旋等动作,活动幅度及时间以患者承受为宜,留针30 min。参考《董氏奇穴实用手册》(邱雅昌著)的董氏奇穴取穴标准及针刺方法进行取穴定位及针刺操 作。

(2)对照组:穴位包括患侧肩髃、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患者取坐位,针刺穴位消毒后逐穴针刺。先针刺肩髃、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曲池,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针刺方法、方向、深度,严格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进针后行轻微捻转提插30 s,以得气为宜,留针30 min。取针后,再针刺阳陵泉,得气后轻微捻转提插行针30 s,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肩,做外展、上举、内收、外旋、内旋等动作,活动幅度及时间以患者承受为宜,留针30 min。

(3)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 次/2 d,5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e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erley score,CMS)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达,若服从正态分布,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说明2种方法均可缓解肩周炎患者患肩疼痛,且治疗组的镇痛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60±0.34 1.37±0.21*#对照组 30 7.70±0.34 3.07±0.28#

2.2 2 组患者CMS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的CM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说明2 种方法均可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5.57±2.23 76.23±2.41*#对照组 30 35.33±2.17 66.03±2.49#

2.3 2 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 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外旋、内旋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见表3 ~6。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程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91.13±2.73 140.27±2.55*#对照组 30 91.43±2.51 122.90±2.73#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程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85.37±2.59 137.10±2.67*#对照组 30 87.37±2.51 121.73±2.69#

表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评分比较(,分)

表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33±0.24 6.53±0.39*#对照组 30 2.33±0.22 4.93±0.40#

表6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内旋评分比较(,分)

表6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内旋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26±0.20 5.87±0.23*#对照组 30 3.27±0.20 4.73±0.26#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的病因是由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劳损等,从而导致肩部疼痛,最终累及关节致使关节活动受限,是目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2],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关节囊和周围韧带的慢性炎性反应、纤维化[3],因此,在治疗上以消炎镇痛、解除黏连、扩大关节活动度为治疗目的。

中医学认为肩痹的发生不仅与感受风、寒、湿外邪有关,还与人体正气亏虚有关,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卫外不固是肩痹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其发生的外在条件,痹症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气亏虚,营卫不固”及“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内袭,导致正气被阻滞,体内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去濡养,久而成痹。“正虚,邪实”为肩周炎发病的根本病机。总之肩痹发生的原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腠理疏松,复感受风寒湿邪、劳损筋脉,遂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而成本病,治疗上当以祛邪通络为主,兼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除湿等,做到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愈肩周炎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针刺肾关穴、人皇穴、足千金、足五金得气后,配合患者做主动的患肩的活动,可增加患处的血液、体液再灌注,促进病变组织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镇痛目的;活动患肩时不仅能够拉伸局部的韧带、肌腱、肌肉、筋膜等组织,使黏连组织得以松解、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及筋膜的弹性增加,从而扩大肩关节的活动度,又能够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针刺及动气针法的联合可增强消炎镇痛、促进损伤组织恢复、解除痉挛、松解黏连的作用,且研究报道[4-5]围刺结合动气针法治疗肩周炎、耳针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等,皆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这再次说明了针刺作用与动气针法作用的叠加,对于改善肩周炎的症状疗效确切,这也与本次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疗法是在董氏针灸体系的特色理论指导下,特效奇穴与特殊针法相结合的疗法,该疗法具有内可补益肝肾、补血益气、益气固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外可散寒祛风、除湿通络、疏松经筋、滑利关节、理筋正骨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筋肉和则关节利的效果,故治疗肩痹疗效确切[6-8]。且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痛阈,又能够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和排泄,改善局部水肿,减轻因软组织的高张力对神经的压迫刺激引起的疼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动气针法具有消炎解痉镇痛、松解黏连组织、扩大肩关节的活动度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效更迅速、疗效更加持久,既可以减轻疼痛,又能够恢复关节功能,治疗肩周炎疗效可观,而从研究结果可看出治疗后倒马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MS 评分、外展度、前屈度、外旋评分、内旋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该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疗法显著的治疗作 用。

综上所述,后倒马法针刺董氏奇穴法具有取穴少、用穴精、起效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适合于任何中医症型的肩周炎,容易掌握。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该疗法的即时镇痛及近期镇痛优于传统针刺组,但因时间及人员的原因未具体做即时镇痛效应的研究分析。该疗法在改善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方面疗效较对照组突出,尤其前屈、外展方面疗效极为显著,是治疗肩周炎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且该疗法简单易学,具有较好的临床及市场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展针法肩周炎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郑州市出重拳打击“会外展”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