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置管溶栓治疗下腔静脉血栓:附21例报道

2020-08-26顾晓诚李绍钦王凯田丰贾中芝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滤器尿激酶水肿

顾晓诚 李绍钦 王凯 田丰 贾中芝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的发生率远低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但IVC血栓容易脱落,导致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引起患者猝死[1-3]。临床上一旦遇到IVC血栓,应在避免肺栓塞的情况下给予积极治疗,避免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或猝死的发生。目前,有关IVC血栓治疗的报道并不多,临床治疗经验有限[4-5]。本文总结了21例IVC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IVC血栓合并下肢DVT。21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60.5±4.1(47~70)岁,18例患者表现为单侧下肢水肿,3例患者表现为双侧下肢水肿,下肢水肿的中位发病时间为7 d(1~21 d)。使用尿激酶进行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的禁忌症包括:(1)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肺复苏及外伤史;(2)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血压>160/110 mmHg);(3)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4)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5)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二、治疗

21例患者确诊后均立即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1 mL/10 kg×q12 h-1)。然后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情况确定治疗方案:(1)由IVC滤器导致的IVC血栓患者直接进行CDT治疗,溶栓导管置于IVC的血栓内;(2)由下肢DVT向上延续导致的IVC血栓,首先经颈静脉置入可回收IVC滤器,然后穿刺患侧腘静脉或股静脉进行顺行性CDT治疗。使用多侧孔的专用溶栓导管置于IVC及下肢静脉血栓内,尿激酶量为60~100万U/日,持续泵入,每12 h监测凝血常规一次,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调整尿激酶用量。一旦纤维蛋白原低于100 mg/dL,则停止使用尿激酶。

溶栓过程中,每24~48 h经溶栓导管进行造影检查,了解血栓变化情况,根据造影情况,调整尿激酶用量和溶栓导管的位置,直至血栓消失或残留小于10%时,停用尿激酶,单纯抗凝治疗。对于存在髂静脉狭窄的患者,进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治疗,患者放置IVC滤器的指征消失后取出滤器。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3之间,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INR可控制在2.0左右,根据患者INR值确定华法林的使用量及使用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危险因素解除后继续给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半年。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1例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和下腔静脉造影诊断为IVC血栓合并下肢DVT,由下肢DVT向上延续导致的IVC血栓18例(左侧14例,右侧4例),由滤器导致的IVC血栓3例。3例由滤器导致的IVC闭塞患者血栓均局限于IVC内,未累及双侧髂静脉,表现为双下肢水肿。18例患者均为IVC血栓导致的IVC狭窄,表现为单侧下肢水肿:3例患者狭窄>80%,80%>狭窄>50%的有7例患者,8例患者狭窄<50%。21例患者IVC血栓均位于肾静脉以下范围,均无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其中16例行肺部CT检查,均未发现肺栓塞。

21例患者经同侧股静脉或腘静脉途径进行顺行性CDT治疗后IVC血栓均消失,其中7例诊断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进行了髂静脉支架治疗。3例IVC闭塞的患者与18例IVC狭窄的患者使用尿激酶的量分别为:783.3±220.7万U vs 610.4±310.5万U(P=0.37),分别经7.8±2.3 d vs 5.1±2.7 d (P=0.12)的CDT治疗后IVC血栓消失(见图1)。3例IVC闭塞的患者中,永久性IVC滤器2例,可回收型滤器1例,治疗后顺利取出可回收型滤器,另外18例使用可回收IVC滤器的患者中,13例患者取出了IVC滤器,5例由于肿瘤导致的高凝状态未取出IVC滤 器。13例进 行IVCF回收的 患者中,4例(30.8%)在取出的滤器内见少量血栓。

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本研究总结了21例IVC血栓患者的诊治经验,初步认为:部分IVC血栓是由IVC滤器导致的,但是绝大多数是下肢DVT直接向IVC内延续,IVC血栓的范围一般不会超过肾静脉。此类患者经颈静脉置入IVC滤器后,同侧股或腘静脉CDT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详细分析本组患者资料发现,3例IVC闭塞的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急性水肿,而18例由下肢DVT延续至IVC的患者,均有同侧下肢的急性水肿,虽然部分患者IVC狭窄程度大于80%,但对侧下肢仍无水肿,可以推测只有当IVC闭塞时才会出现对侧下肢的水肿,而3例IVC闭塞的患者均是由于血栓在滤器周围逐渐形成、积聚,此时无临床症状,一旦IVC出现闭塞,才会出现双下肢的急性肿胀。一旦遇到双下肢肿胀就诊的患者,临床医师一定要询问患者是否有IVC滤器放置的病史,也要与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功能不全及药物导致的双下肢水肿进行鉴别[6-7]。如果患者有IVC滤器放置病史,要查D-二聚体、双下肢及IVC彩超或CT静脉成像,必要时进行IVC造影,排除由滤器导致的IVC闭塞。

图1 58岁女性患者,因“左下肢肿胀4 d”入院,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为:左下肢DVT,伴IVC血栓,血栓范围为左侧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及IVC

彩超对下肢DVT,包括腘、股及髂外静脉DVT有诊断价值,但是对髂总静脉及以上部位的血栓诊断价值不大,需要下肢深静脉或IVC造影检查来明确诊断。尤其是IVC造影,可以详细判断血栓范围、程度等,甚至在造影的过程中看到血栓在IVC内摆动。本组患者均在术前使用彩超诊断为下肢DVT,但并未明确为IVC血栓;在腔内治疗前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时证实为IVC血栓。

由于IVC血栓容易脱落,导致肺栓塞,因此,一旦确诊为IVC血栓,应紧急经颈静脉置入可回收IVC滤器,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当IVC血栓较小时,可以经颈静脉通过IVC滤器置入溶栓导管进行CDT治疗;由于溶栓导管应置于血栓下方,所以当IVC血栓较大时(狭窄程度>50%),尽量避免以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防在操作过程中大块的血栓脱落导致IVC急性闭塞,应首选患侧腘或股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进行CDT治疗。术中应操作轻柔,尤其是专用溶栓导管通过IVC血栓时,避免IVC血栓急性大量脱落,导致IVC闭塞。

CDT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下肢水肿消退情况进行造影检查,了解血栓消失情况;我们选择24~48 h观察一次,根据血栓调整溶栓导管的位置。对于年龄较小、没有溶栓危险因素的患者,尽量至血栓消失后再停用尿激酶;对年龄较大或存在溶栓危险因素或尿激酶总量超过1 000万U的患者,应尽快结束CDT治疗,尽量降低出血的风险。应注意及时复查凝血常规,严密观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能够间接提示溶栓的效果,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指导使用尿激酶,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5 g/L时应减少尿激酶的用量,一旦低于1.0 g/L,则停止使用尿激酶。

从本研究结果看,虽然IVC闭塞的患者需要的溶栓时间较长,且尿激酶剂量较大,但较下肢DVT向上延续导致的IVC血栓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样本量较少,IVC闭塞组只有3例患者;(2)CDT的过程中,间隔24~48 h进行造影观察一次,此时间间隔稍长,干扰了结果。CDT治疗两种类型的IVC血栓是否存在差异,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IVC血栓的患者,术后管理至关重要。对于血栓形成诱因解除的患者,出院后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至少6个月,INR控制在2~3之间;对于一直存在血栓形成诱因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对于肿瘤或老年患者,适当减低INR,不要超过2.5,以减少出血的风险[8]。针对此类患者的随访,一定要详细告知口服抗凝药物的注意事项及随访的具体时间,尤其是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样本量较小,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时间的研究;(2)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部分结论为临床经验及体会,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3)没有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总之,CDT治疗IVC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遇到IVC血栓的患者后,应在放置IVC滤器后积极进行CDT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滤器尿激酶水肿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