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

2020-08-25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评教测试课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根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和电子与物联网学院线上教学指导意见,《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组17 位老师快速响应、积极应变,在课程负责人统筹协调下,以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为基础,精选优质教学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结合课程特点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课程组重构教学设计、搭建“一心两线”的教学方案;创新“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线上课程平台的主动式学习;利用智慧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实施双向预警机制,保障质量等效。

一、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课程组采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平台+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直播交互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以线上、线下两个层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多措并举,增进线上“教-学”新体验。

线上,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晰重点难点;按照强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项目;以项目为中心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课件、动画、测试、作业、互动讨论等。线下,收集学生学习反馈,持续改进,调整教学策略,破解线上教学难题。课前,线上平台发布本周学习任务,学生在线预习、课前测试、信息反馈;线下发布导学单,推送学习资源。课中,精讲课程重点、难点,课堂互动嵌入课上测试、答疑讨论、投票弹幕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仿真工具软件完成项目电路设计与仿真。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测试考核;教师依据智慧校园综合信息平台上学生评教与督导评教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方案。

二、项目化教学资源整合

课程组以“一心两线”方式展开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整合。以提高学习成效为核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线下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资源,并根据双向督导的教学反馈,实时优化教学方法;线上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探索各具特色线上教学方案,以推送、直播、检测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性增强,让学生身临其课,营造更好的课堂感。线上线下提前导学,明确学习目标→课程平台课前测试,加强预习、巩固复习→课堂直播讲解,温故知新→线上线下讨论交流,技能提升→线上线下作业测试,效果反馈→线上学生评教,总结反思→线上校院系三级督导,优化教学。

第一步、线上线下提前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授课前两天,通过QQ、微信群等推送《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导学单,如图2 所示。让学生明确本周学习目标、任务,并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发布本周课程公告,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微课。同时将本周PPT、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以线下预习。

第二步、课程平台上课前测试,检验预习效果

学生在课程平台线上练习,发现难点和疑点,并在课程平台线上讨论。教师根据线上学生反馈,尽力做到“一班一策”和“一生一策”,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三步、线上课堂直播讲解,温故知新

课前在课程平台与直播平台线上“双考勤”,进一步督促学生预习与按时到课。课中,教师准备了“腾讯课堂+重庆高校在线平台”“雨课堂+QQ共享屏幕”“WeLink 视频会议+教学内容录播”等多种线上教学平台组合,一旦平台拥堵掉线,即切换平台,保障直播教学顺畅,同时面对面直播,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课堂氛围;借鉴可汗学院授课方式,解决板书问题,增加课堂感,集中学生注意力。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及时推送2-3 个测试题,开展课堂在线测试,根据平台反馈的统计结果,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而依据学期及时微调课程进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电路,教师利用Proteus 软件虚拟仿真线上演练,学生同步线下动手进行电路设计、验证,培训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电子技术岗位技能。

第四步、线上线下讨论交流,技能提升

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教师在课程平台上推送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学生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线上分组互动讨论,生生交流,浓厚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步、线上线下作业测试,效果反馈

课后,教师在课程平台上推送作业、测试,学生线上展示作业作品,学生也能像教师一样,看到所有人提交的作业作品,从而相互学习、借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开阔学生思维。此外针对因网络不佳导致学习间断的学生,课后督促其线上观看课程回放。

第六步、线上学生评教,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手机端,每门课程在智慧校园平台上周周评教。根据评教结果,教师总结反思,教学团队线上交流心得,微调教学,保证教学进度总体统一,齐步迈进。

第七步、线上三级督导,双向预警

为保证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学院从加强督导听课(抽查)力度、每周提交教学过程佐证材料以及学生每日信息反馈等多方面联动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各项进程明确任务内容、落实责任主体,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质量。利用智慧校园综合信息平台上的“诊改”系统,实现校院系线上三级督导,特别是“8 字循环”的上循环,对教师预警指导;教师依据课程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对学生提出预警,从而实现“双向预警”,有效保障“教与学”的成效。

四、在线课程教学成效

课程组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固化思维,凸显“能力本位、项目主体、任务中心”的学习价值转型,采取了“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教学路线中,实施“基于课程平台的主动式学习”,如图1 所示。并将这一学习机制以信息技术应用的形式落地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力图实现从教学方法层面向教学理念层面的升华。

课程组以平台数据为参考,分析学习状态,把握教学节奏;以在线互动为主线,师生共同置身于同一网络空间,构建了“教师—课程平台—学生”多重交互线上教学;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借助平台技术对学生学业成果实施精准测评,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五、“线上线下”教学创新点

遵照“能力本位”的学习价值转型,实施“线上线下七步走”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基于课程平台的主动式学习”行为,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教与学的改革创新,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具体做法是:

1.创立了“基础训练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创意型”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层次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给学生预留拓展和发挥的空间。

2.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动手,焕发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

3.将电子电路仿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技术融入线上课程互动教学环节,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围绕基本应用电路设计和仿真两条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

4.复学后以工学一体实训室、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电子设计能力。通过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吸收优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课程思政。课程组教师把特殊时期的网络教学变成了立德树人的有效平台,调整课程设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疫情,帮助学生树立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和敬畏生命、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评教测试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心理测试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心理小测试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