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探究
2020-08-21刘世来
刘世来
摘要:数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高课堂质量,促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流畅。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40-2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其中具体表现为抽象能力、逻辑推理与交流、建模能力与反思、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数据分析与知识获取。
一、借用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此,教师可以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媒体技术,开展授课活动。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口述的方式,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当涉及几何、画图等内容时,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比较艰难,没有直观的图像呈现,学生们对题目的理解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只依靠教师板书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图,又会浪费一部分教学时间,对此,运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前搜集好相关的图片材料、文字材料,能够促使学生们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牢牢抓住问题的核心和规律,促使学生们有效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到《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们对图形有一个更好的感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为学生们出示相关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同时,在引导学生们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时,通过运用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题目和图像,并为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观察图像在平移、翻转、旋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们总结出图形变化以及重合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们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過让学生们动手尝试图形全等变换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们形成直观的感觉,加深对图形全等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效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巧设制定策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数学学习离不开推理,在推理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获得对数学问题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为了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找到适合提升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内容,并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同时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们的能够在思考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到《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出如下教学环节:①以生活图片引入,设计悬念,揭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②经历“动手实践、推理论证和合作交流”这一探究活动,充分感受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推理论证。③引导学生们动手画图,促使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④引导学生学习典型例题,将知识点与问题相融合,不断做好知识点框架的结构。⑤分层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效率会有效得到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三、加强数学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提升学生们运算能力,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教学目标,同时依据目标,找到针对性的训练题目,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进行适量的数学练习。只有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够看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和易错点,才能够不断深化巩固所学内容,从而获得运算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到《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引导学生们经历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过程,并能够用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梳理解题步骤,比如在求解-2(x-1)=4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们思考,并提问学生们能够得出运用几种方法来解题,学生们在思考后回答:解法1:先去括号,再移项,系数化为1;解法2:方程两边先同时除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接着,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题目:11x-2=14x-9;x-9=4x+27;4x-2=3-x;-7x+2=2x-4。引导学生们更深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又如在学习到《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为了让学生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通过类比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们进行练习,比如:x-4<6;-3x-4≥6x+2;-8x-6≥4(2-x)+3;3(x+1)<4(x-2)-3;2(x-1)<-3(1-x);3(x+2)-8≥1-2(x-1)。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的练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们会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而且会得到不等式的建模过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占据着课堂的主要时间,习惯性地将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递给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被动地接收课堂知识,长以此往,他们会对教师形成依赖,数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增长,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看到这样的问题后,教师要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教学方式,比如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发展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到《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活动:把全班分成8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每组掷币4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当学生们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相关任务时,能够使学生们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有效提高学生们数据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和授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习中来,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着眼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们参与进来,促使学生们获得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们获得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和教师积极配合,其抽象能力、逻辑推理与交流、建模能力与反思、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数据分析与知识获取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昆,张乃达.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课堂教学研究——透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点[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8.
[2]任保平,卢传芳.基于“互联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六关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2019,580(06):97-99.
[3]潘兴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46-147.
[4]覃光勋,周镜.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方式——谈谈变式教学对学生数学运算及推理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2019,581(07):42-43.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湖北 恩施 4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