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视域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8-19袁明月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合作幼儿

袁明月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诚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外在体现,但却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笔者从家园合作的视角,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力求创新家园合作的形式,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为幼儿成长营造和谐而健康的环境,使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之下,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幼儿的自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却极强,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秉持“一以贯之”的原则,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坚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幼儿、用同样的思想教育幼儿、用同样的行为影响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言传身教”“家庭作业”“家园活动”“亲子共读”“线上交流”等为契机促进家园合作,并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一、以“言传身教”为契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最初的“精神偶像”,更是幼儿的重点模仿对象。因此,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与配合,同时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熏陶幼儿,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与家长的行为,做到明事理、知对错。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教师必然要做出良好示范。比如,清晨与幼儿见面的时候,教师会热情地跟幼儿问好;在动用幼儿私人物品的时候,会提前征得幼儿的同意;在获得幼儿帮助的时候,会真诚致谢……然而,到了家里,很多家长却会为幼儿做出错误示范。比如,在吃饭时抽烟或边吃饭边看手机;对幼儿随意训斥或责骂;夫妻之间经常相互争吵……这样一来,对于是非观念尚未确立的幼儿来说,他们很难辨别哪种是文明行为,哪种是不文明行为,于是“照单全收”,仿而效之,致使良好习惯的文明礼仪就很难培养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加强沟通与配合,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共同为幼儿做出表率,使幼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接受到的都是正面影响,这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以“家庭作业”为契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家园合作视域下的家庭作业,是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的巩固与延续。因此,教师应该以家庭作业为纽带,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使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如何保持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为了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幼儿园里,教师不仅要口头教育幼儿应该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和个人卫生清洁,还跟幼儿共同制作了和卫生清洁有关的小标语,贴在教室、活动室、饭堂、休息室、操场等场所。同时,为了让幼儿在家期间仍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跟父母共同制作富有创意的卫生标语,并贴于家里的适当位置。于是,幼儿和家长共同开动脑筋、活动双手,制作出“早晚刷牙三分钟,牙齿洁白不长虫”“饭前便后勤洗手,细菌病毒全赶走”“勤换衣服勤洗澡,我是卫生小宝宝”等图文并茂、创意十足的卫生标语。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亲子间的互动,增进了幼儿与家长的感情,也为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可谓一举两得。可见,以家庭作业为契机促进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三、以“家园活动”为契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园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参观日”“亲子交流日”等活动,不仅能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也能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在家园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听取家长的建议,优化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予家长育儿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能力,从而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题目为“食物从哪里来”的家长参观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家长参观幼儿园厨房的环境及设施,了解幼儿园厨房的卫生条件及供餐流程。(2)家长和幼儿共同听取幼儿园营养师关于幼儿饮食营养搭配的讲座,增强家长和幼儿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和了解。(3)开展“果蔬蛋肉大作战”游戏——家长和幼儿通过合作,共同在“超市”“抢购”食材并进行营养搭配。幼儿园的营养师根据搭配出来的食材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分,评分最高的幼儿及家长荣获“健康饮食达人”称号。(4)教师、家长及幼儿进行座谈,针对幼儿饮食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对健康饮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毛病,形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可见,通过开展家园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四、以“亲子共读”为契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不仅可以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其他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尝试通过为幼儿和家长推荐阅读书籍、与幼儿和家长分享阅读心得、给幼儿和家长布置阅读任务等方式,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中,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家园合作,使幼儿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在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和家长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并将阅读计划上交。而教师可以定期对每个家庭的亲子共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幼儿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幼儿做事有计划、守承诺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比如,教师可以为每个家庭推荐跟“行为习惯”有关的书籍,如《爱挑食的小狐狸》《小兔子起床喽》等绘本,让幼儿在和家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什么是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之,教师可以适当参与亲子共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搭建家园合作的平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以“线上交流”为契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这也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教师可以跟家长及幼儿展开线上交流,并以此为契机,与家长合作,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组织幼儿及家长开展“居家亲子运动打卡”活动,要求家长每天带动幼儿参与亲子运动,并通过发“朋友圈”的方式展示运动的内容及过程。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组织幼儿开展“家务小能手”活动,让家长将幼儿做家务的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微信群,从而激发幼儿做家务的积极性,以此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通信方式,以线上交流为契机促进家园合作,并在家园合作中培養幼儿良好的习惯。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然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加强合作,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努力下逐渐养成。因此,教师应该尝试以“言传身教”“家庭作业”“家园活动”“亲子共读”“线上交流”等为契机促进家园合作,并在家园合作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雪莲.幼儿园管理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H幼儿园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2]王宏霞.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

[3]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以湖北省H市幼儿园为例[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

[4]乔卉.试论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合作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