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转化易理解 结合运用促提升
2020-08-09王沛沛
王沛沛
摘 要 初中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偏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领悟与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常被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数形结合是指通过建立数字与图形的相互联系,构建出一种相对应的关系,帮助创建出新的解题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建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为直观的推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策略新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167-01
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学中的某些数量关系通過一定的对应与图形建立起联系的解题思路,这在初中数学解题思路中极具实践教学意义。初中数学逻辑性、抽象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轻易将将数量与图形进行转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用水平,实现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意识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相对广泛,贯穿于各个章节内容中。数形结合是通过一定的对应关系将数字、数量与图形建立起直观联系的一种解题方法,是学习数学概念、公式等的基础,能够有效地通过数字与图形间的相互转化将数学知识点进行直观化展示,帮助学生便于理解概念、巧妙运用数学公式、有效地建立数学解题模型等,从而使得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理解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通过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总结数学规律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化意识及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在数学解题思路中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及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数学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能够简化数学解题流程,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力及记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数形结合的巧妙应用能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如将玻璃球分别放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逐渐增加,以此类推,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方法能够快速简化解题思路,高效地得出第n个图形所需玻璃球的数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建情景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结合的实践能力
教学环境的有效创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了解数学的动力的产生。在接触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能够有效地简化数学的学习流程,将数学间的量的有效关系、数学规律、数学概念等直观性地进行表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提高对数形结合解题方法的应用,有效应对初中数学中的疑难点,保障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逐渐促使学生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有效地解答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教师在讲解数轴、不等式、三角函数、圆的知识点时,都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巧妙运用于该类章节中,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运用水平,不断提示学生善于思考、学会灵活运用,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建立能够进行举一反三,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三、学会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扩大对数形结合的使用范围
数学知识的学习贵在实践与运用,所以学生在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时要善于动脑、善于分析、归纳及总结,促使解题思路适用范围的拓展化,实现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增加了数形结合的实用性。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运用能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通过图形的建立、数字的转化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趣味化;通过直观的图像绘制能够清晰地将常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确定;通过数字的转化能够将模糊的图形进行清晰的数字提取,这都将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化。
数形结合思想除了可以运用到函数、数轴、圆等知识点中外,在遇到复杂的路程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数学将多种变量与定量清晰地通过图形展示出来,特别是在相遇问题中使用数形结合思路,能够有效地理解两个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简化了解题过程,提高了解题效率。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及辩证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应用水平,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探索,促使学生对数学理解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对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师生解题思路的拓展,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建峰.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9,(12):189.
[2]陈兰仙.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途径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5):110-111.
[3]白文娟.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读与写,2019,16(3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