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驱动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0-08-06王建
王建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是思维、逻辑比较强的学科,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少兴趣,产生畏惧心理。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兴趣的激发。鉴于此,文章从兴趣驱动的角度,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问题谈几点思考,以飨共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兴趣驱动;有效教学;提升策略
基于兴趣驱动展开教学,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营建愉悦课堂氛围,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其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一、趣味导入,营建有效课堂的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注重新课的导入。合理、有趣的导入方式,如故事性、游戏性的元素,融入课堂,可以营建趣味课堂氛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如在进行四年级的《图形的阴影部分》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割补法”“补白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呈现出自己练习瑜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将这个图片分成9个小部分,打乱顺序后,再呈现出9个空白正方形图片,组织学生开展“填图游戏”,看看哪个同学完成得最快。这个游戏的开展是课前的热身互动,满足孩子们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同时,这个游戏,巧妙地融入了“割补”“填白”等元素,为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的方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游戏在导入环节的运用,可以营建愉悦的氛围。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时,开展“辨角”“找角”的游戏,如教师先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后,让学生分别指出看到的“角”,再让学生找出教室里的“角”……游戏的融入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促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
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課堂的热身环节,为了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应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开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期待。如进行《利息》的教学时,教师这样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目的:你们猜,我手中拿的是什么?有学生猜出是“钱”时,教师继续问题:猜猜我打算用这做什么?孩子们给出各种猜想,教师继续设疑:如果你有了零用钱,你会买零食?买学习用品?放在储蓄罐?放入银行?你们的爸爸妈妈的钱,会放在哪里?你们家里有大量的现金吗?那么钱都放哪儿了呢?为什么放到银行不放在家里?……这些生活话题的探讨,有效引出“利息”的问题,情境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能力。
二、融入生活,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基础。新课标也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以生活化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以生活化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融入生活元素,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小故事的演绎,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如进行《乘法的认识》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室内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末爸爸、妈妈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的演绎,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要买冰淇淋,每个12元钱,这天,恰好有一个“买二送一”的活动,你算一算爸爸、妈妈和小明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小明只要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这样的生活元素的融入,既活跃了课堂,又有效引出“乘法”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驱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知识探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再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前搜集到的鞋盒子、魔方、牙膏盒等呈现出来,这些熟悉的物品、包装盒等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对这些实物的形状一一探讨,让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增加了直观性、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融入操作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重要作用。为此,对于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分析时,不能忽视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
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的实际,可以融入操作性、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时,让学生制作“时钟”,通过制作,理解也强化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和进率;教学《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制作一个可以“活动”的四边形,如把四根小木棍用钉子连接起来,再通过拉伸、变换等方式,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乐于操作、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再如,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或者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并准备足够量的沙子等,为课堂活动准备了材料。课堂上,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后,倒入圆柱容器中,看看需要几次才能倒满,然后提出问题:通过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学生对自主探讨出的知识记忆会更深刻。
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获得直观经验、经历知识的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操作实践活动应渗透到课前、课中、课后,渗透到预习、学习、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轻松、愉悦、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领略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数学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多元化、趣味化、合理性,从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兴趣驱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活动,让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沉闷,独具魅力,提高数学教育的发展成效,让课堂摆脱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