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学中微课的巧妙导入

2020-08-06林琼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分析小学数学

林琼

【摘 要】 小學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逻辑分析的能力,对个人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如何利用微课更好地教好数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有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客观分析“微课”导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再以小学二年级《认识时间》一节为例,分析如何巧妙导入微课,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微课导入;综合分析

“微课”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微视频为主的,包含微测试、课堂设计、教师评语、学生反馈等内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主题式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知识点。“微课”也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在不同领域的教学尝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数学作为启蒙阶段的重点课程,如何结合该阶段的学生特点,巧妙地导入微课,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微课”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哪些积极作用呢?教师怎样导入“微课”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呢?

一、“微课”导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微课”中的核心——微视频教学具有时间短、占储存量小、重点突出等特点,非常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温习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微测试、微评论等功能也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师生互动,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微课”的优点:

第一,和传统的课件相比,“微课”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教学的内容更具体化、可视化,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场景相结合,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微课”是通过iPad、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工具来进行传输,且也可以发送到微信、微博等平台,更受学生欢迎,减少学生对上课的抵触心理。

第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四十分钟很难,而微课设计普遍在5~1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很少超过20分钟,更能把握好学生听课的关键时期。此外,学生也可以将微视频下载下来,利用课间时间、坐校车的时间以及睡前几分钟,复习课堂上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

第三,微课相对来讲教学内容少,主题相对来讲更明确,更适合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场景化展现,精简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学得太多、太杂,造成知识“消化不良”。

二、“微课”导入的具体措施

经过大量教学案例证明,以往小学生对“10进制”“100进制”和“1000进制”的单位换算习以为常,关于时间的“60进制”,学起来困难且易出错,本文就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为例,看如何利用“微课”解决教学难题。

1.课前导入阶段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场景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和思考状态,可以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某个动画片中关于时间的场景,例如:小山羊7点上学,7:30到学校,8:00上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后,教师再抛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小山羊从家到学校,共花了多长时间呢?这期间钟表上的针分别指向多少呢?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也更有兴趣。

2.课堂教学阶段

对于这一节课来讲,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秒针、分针、时针、表盘等硬件之后,就可以导入“微课”。

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观察表盘,用视频结合实物展示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让学生观察数字1和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观察整个钟表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第二步: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关系,分针每走一个小格是用一分钟,那么从1到2,走完这一个大格需要多少分钟?走完一圈需要多少分钟?

第三步:教师总结及情景训练。教师可在视频后进一步进行实物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对“60秒=1分钟,60分钟=1小时”的关系进行总结,再用实物调整几个时间,让学生作答,再回到课程导入阶段的故事,把故事中涉及的时间在时钟上操作一遍,从而重复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3.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的效果验收和学生的自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在微博、QQ等建立匿名讨论区、群,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畅所欲言,共享视频文件,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微课资源进一步复习,另一方面可以表达自己不懂的地方、微课学习的体验等,方便教师进一步摸底学习效果,并针对性进行改进。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布置线上作业,如:根据作息情况,画出自己每天的作息、上学、放学等时间。

三、“微课”导入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微课”内容,明确哪些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哪些稍微了解即可,对于非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课件演示等方法展现,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视频、找资源,相反,课前导入、重点、难点、疑点往往是老师需要花时间、花心思的部分,可以利用微课展现。

其次,除了微课之外,教学PPT、教案等传统的教学工具也要充分利用,毕竟微课时间短、展示的内容有限,且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利用微课来教,例如:课堂上关于时、分的换算训练,PPT更容易操作,也方便师生进行互动。

最后,完成微课教学后,教师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验收,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优化。例如:学生提到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怎样学习时间换算,教师就要把该环节加上,如让学生观察1:59,等待一分钟,看电子表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得出“1小时=60分”的结论。

总之,微课能够迅速带领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够让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小精悍的视频也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攻克重点、难点、疑点。因此,教师和其他教研团队人员应该重视并深度研发“微课”教学模式,和其他教育模式相结合,和学生学习效果和建议相结合,进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体系,让学生和现代化教学工具接轨,学习起来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桂林.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4):15.

[2]赵霞.对小学“微课”教学策略的再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61.

猜你喜欢

综合分析小学数学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论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疑似命案现场勘查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