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刍议
2020-08-06张卉
张卉
【摘 要】 表达疑问是在学生产生疑问时,能够及时表达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提问。提问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思考的源泉。但小学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同时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提问、会表达。通过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勇于追问,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孩子自主学习、善于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发现问题;勇于提问;及时评价;适时追问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方面获得发展。”可见提出问题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才能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然而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几乎处于“师问生答”的状态,看似一问一答,课堂环节流畅,实则学生不愿动脑思考,更加不愿把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呢?
一、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数学,在数学课堂上同样可以看到生活,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怎样能够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一课时,如果仅仅从书本上让学生正确运用克与千克,那么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在讲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准备苹果、橘子、大米、包装食品等带来学校。孩子们四人一小组,逐一测量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小组合作,自然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个小组问:“一千克苹果有多少个?”立即有小组回答是8个,也有小组回答是10个。紧接着就有孩子提出:“老师,怎么有两个答案?哪个是对的?”另一个小朋友就提出:“我们怎么表示1千克苹果到底有多少个呢?”这时教师再引入“大约”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从具体事情出发,问题直接从孩子们的脑海里迸发出来,这种节奏紧密的交流学习让孩子自然地提出问题,让孩子更加轻松地解决问题。
二、课堂融洽氛围,让学生勇于提问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同为一个班,由于年龄有差距,原生家庭的教育程度不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他们不能完全掌握提问的方法,也不能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很多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者没有意义会遭到同学的笑话和老师的斥责,所以是不敢提问的,上课时小手都是放在课桌下面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消除这种现象。
在我的课堂上,为了创设一种师生间平等、和谐,生生间相互协作的教学气氛,我把50个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组4~6人不等,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分工,但没有谁负责代表小组发言提问这一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代表小组随时进行提问。这样的分组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让他们消除顾虑,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时,如果不该自己发言,其他孩子也能够做到不插嘴、不打断。因此,提出问题的孩子从不会担心被别人耻笑或者遭到老师的批评。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由权和主动权,出现任何疑问就可以举手提问,即使出现“吵得不可开交”,也比在紧张环境里孩子们不敢提问得好。这种吵正是孩子们提问的一种表现,在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中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被发挥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快乐学习。
三、老师恰当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
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知识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就导致他们提出的问题具有浅显和杂乱的特点,经常就是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如果教師能适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追问,将会有助于深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教学中难懂的部分,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浅表性的提问和蜻蜓点水似的回答就结束,要采用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地进行追问,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帮助学生远离认知上的误区,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四、巧用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动力,教师对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是让学生乐于质疑的关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比较远,教师也要先给予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而对于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性的学生,要给予积极评价,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继续提问的兴趣。
例如在一次“平移和旋转”公开课的教学中,讲完平移现象的特点后,我让孩子举例说明有哪些平移现象,很多孩子给出一些正确答案,比如:开窗户,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移动等。就在我准备进行总结时,有一个孩子直接提出“光沿直线传播是平移现象”。这个举例对三年级孩子来说应该是平移现象,因为光是沿着直线移动的,符合平移的特点,但严谨点说,光不是一个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的物体,这种科学性问题给孩子解释会很烦琐,所以我决定课后再给他更多解释,但在课上如果我直接无视这个孩子的提问,势必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公开课堂上讲了不该讲的话,打击了孩子动脑思考、积极提问的信心,所以我直接对他进行表扬:“你知道得可真多,一定阅读了很多的课外书,给你一个大拇指贴纸。”这个及时表扬让孩子信心大增,整节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踊跃。这样的处理让整节课环节流畅,孩子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课后我们还继续查资料努力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为孩子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学会用眼睛去发掘未知的世界,用脑袋去思考神秘的世界,用嘴巴去质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解疑答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王燕,温庆红.让问开启数学之门[J].小学数学研究,2011:16-15.
[2]刘亚强.略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J].教育文汇,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