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分析相似三角形中“1的代换”

2020-08-06孙宇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题设共线一题

孙宇

【摘 要】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解题方法,不仅能简化过程,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平面几何和代数之间转化的数学魅力,因此,相似三角形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变形”,或者说技巧。其中,“1”的代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比较新的变换技巧,虽然很早就出现,但是理解和运用起来却是让大部分同学望而生叹。无锡中考在2015年和2018年压轴题中出现了这种类型的转化。本篇文章就探讨一下在相似三角形的解答过程中,出现“1”的代换是怎样进行转化的,又是怎样应用的。

【关键词】 相似三角形;“1”的代换;转化

一、对“1”的代换的理解

“1”的代换,顾名思义,就是将题设中多余的“1”进行转化,使其变为更加简单的形式或者变成其他需要的形式。在进行转化的时候,我們就必须要理解这样的“1”是怎样出现在题设中的。如图1所示,在相似三角形(平面几何)中,线段AB上有一点C,因为A、B、C三点共线,则或者是。通过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题设中的“1”就是通过三点共线进行一些化简得到的。因此,要想将“1”转化,我们通常需要进行的就是移项通分或者分离常数。

二、经典试题的深度分析

例1:如图2,C为∠AOB的边OA上一点,OC=6,N为边OB上异于点O的一动点,P是线段CN上一点,过点P分别作PQ∥OA交OB于点Q,PM∥OB交OA于点M。

(1)若∠AOB=60°,OM=4,OQ=1,求证:CN⊥OB。

(2)当点N在边OB上运动时,四边形OMPQ始终保持为菱形。

①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

②设菱形OMPQ的面积为S1,△NOC的面积为S2,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理解】这一题是无锡2015年中考压轴题。第一问很容易出错,默认∠CPM=90°而不自知,再通过直角三角函数等“简便方法”来证明∠ONC=90°。正确的求解方法是过P点作OC的垂线PE,然后再进行求值,可以轻松解决。对第二问第①题,为了方便理解和计算,设OM=x,ON=y,则=。根据题设,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A型”相似,即△NPQ∽△NCO,则===1-,而PQ=OQ=OM=x,OC=6,则=1-,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就可以得到=。对第②题,由题得=·。如图3,分别作出辅助线,利用相似比等于高之比,可以得到==1-,则=1-,从而得到=(1-),0

三、综合分析

根据两道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1”的代换本质就是利用三点共线的关系,我们需要对其合理、巧妙地进行通分或者分离常数。在相似三角形的综合性几何图形类题型的解答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题眼”,对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才能够找到一些明晰的思路,从而寻求到突破口。在解答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激活与运用,不能过于关注“述”,而轻视“法”、忽略“道”,要理解题目中的本质结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通而百通。

【参考文献】

[1]董磊.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和意义[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8(10):46-48.

[2]包丽鸥.解法对比重在求“深”求“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8(6):37.

猜你喜欢

题设共线一题
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向量”素描
向量的共线
2019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的四种解法
平面向量中两个共线定理的运用
解答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挖掘题设条件 打开解题思路
从一道高考数列题中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