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2020-08-06戴美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践方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戴美红

摘 要: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上升了一个难度,初中数学的学习和高中数学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在初中没有接受好的数学教学,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会影响学生现阶段数学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初中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学,觉得有难度就放任不管,而是要克服困难,遵循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都得到提升。基于此,主要讲述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品质、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学品质即严谨、认真的数学态度,数学思维即全面考慮问题和比较解决方案的思维,数学能力即数学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数学核心素养,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高效性,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独立的数学思维。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课堂引导不是很到位,就会导致课堂上学生与老师配合得不是很好,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学生不愿意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降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会很吃力。时间久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然而按照现在的传统课堂来讲,我们现在的课堂都还大多数是按照教师的节奏和计划来进行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课堂以教师为主体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事实上大部分课堂中数学教师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以自己为中心,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太希望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然后又担心怕学生不知道,所以就一直讲一直讲,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思想没有完全转变,在没有学生反映课堂需求和课堂信息的情况下,教师不敢放手,怕浪费时间,总是想在课堂上多讲一点,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进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点像教师推着学生往前走,容易造成教学和学习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时候学生还没完全理解消化前一个知识点,教师就开始讲下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学生已经清楚知识的重点在哪,教师一直在赘述,这样很容易浪费学生的时间,也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同时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起来。这一现象的存在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利,时间久了会削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学习状态消极

学生学习状态消极一是因为在课堂中没有主人翁意识,是被动地在学习,失去了独立思考和与同学分享、表达的能力;二是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找到乐趣,没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只看到了数学的枯燥、无味,没有看到另一面,即便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也会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学生的状态需要教师来改变,需要教师来组织和调节,让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大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从当前的教学方式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和学生,引导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做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好的组织者,一定要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先行,交流呈现,教师再断后。

(一)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基础概念是第一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概念的学习,在进行概念的学习时,一定要慢而细,而且对概念的辨析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充分理解了概念才能明白之后要如何思考,要知道每个概念后的数学本质是什么,知道了本质,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利用它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一章节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解释什么是中心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重点是要绕着某一点旋转180°,由于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如果不进行对比和解释,很多学生容易搞混这两个概念,轴对称的重点是轴,中心对称的重点是点,只有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才不会在后续的学习中感到模糊,遇到问题时只要回忆概念就能基本解决。理解概念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步,教师不要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概念,若教师在课堂中忽略了对概念的引导和理解,学生在复习和巩固时也不会去看概念,容易走到死胡同里,因此概念的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学习新知识前先了解概念的好习惯,这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与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多设置一些数学背景的例子,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会应用于生活,这样就越发会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原来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这样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味道,每天都很充实,有满满的成就感。当然要改变学生这一观念,教师是要付出很多的,因为很多事情是说说容易的,实际上做起来就难了,就比如:在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只是单纯地设未知数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包括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都是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遥远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若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出一些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然后让学生来解决,效果就会更好,如果能贴近学生生活的话,又会更好。例如,在初中有很多学生会存在住校的情况,教师可以就这一情况进行提问:“学校给同学们分配宿舍,假如每个宿舍住9人,床位空缺10个,假如每个宿舍住10人,就会有两个房间空出来。求房间的个数和学生的人数。”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是很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学生可以设房间数为x,那么相应的等式就是10(x-2)=9x+10,解出来房间数x=30,学生人数为280人,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的知识,也学习到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能让学生改变之前对数学学习的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思维,学生被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束缚了思维,他们对在学习中能直接看到的和学到的会认真去探索,甚至记忆,但是少了自己的思考,只会解题,不会提问,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会学以致用,不会举一反三,就算遇到问题也无法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教师或者课本有明显的约束,要求学生用函数解答,学生才会调出函数的知识,要求学生用整式的乘除,学生才会用整数的乘除,这样固定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养成好的数学思维的,也无法让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渗透一个理念,因为,会提问比会做题重要很多。比如在学习完《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有没有不会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就在小组中解决,如果没有,教师就让每个小组出一道题,小组之间交换,进行解答,一方面大家能互相学习,找到和在课本上练习不一样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小组之间出的题运用到的知识点肯定不一样,比如有的是考直角坐标系中点在不同象限中x和y的正负,有的题目是考点到横轴和纵轴的距离等,能让学生比较综合和全面地回顾知识,无论对出题人还是解题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

(四)加强数学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数学

数学实践指的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参与到数学探讨中的程度,学生直接学习到结论和学生自己探索推导出结论,与学生知道结论去推导过程完全是不一样的学习感受。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教给学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之后,就直接运用到题目中,去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或者是用性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没有去自己证实过,所实践的对象都是课本中已有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两个三角形,给学生不同的约束条件,比如两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加一个夹角相等,画图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也可以让学生实践一下,为什么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样学生对于性质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结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感,能很好地给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得出来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不容易忘记,即使有不确定的时候也能自己进行推导,改变学生之前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状况,在数学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逻辑性,以后遇到数学问题会自己独立解决和探索,而不是过分依赖已有的资料。

(五)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完善教学

最后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教学反馈,若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疏远,则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学生能否接受教师的教学,对数学课堂有无建设性的意见,教师无从得知,只有知道学生对课堂的看法,教师才能不断进步。课堂始终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教师没有听到学生的声音,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比如在讲有理数时,教师用传统的方法和单一的手段进行传授,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每一次对数的理解是基于什么,学生需要教师哪儿精讲,哪儿略讲,教师只是根据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这样的话,教学效果应该不会太好,所以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意见,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在班级一角设立一个信箱,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放入信箱中,也可以每周让课代表搜集学生的意见整理成文字反馈给自己,在下次的教学中改善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比较,同样的问题自己是否犯了两次,严格要求自己。初中生是一群很有想法的人,虽然他们的心智可能还不成熟,但他们绝对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课堂,虚心征求学生的意见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受欢迎,同时也能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面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初中这一过渡期,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还是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初中数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学军.核心内容习题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先行,交流呈现,教师断后[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3):1-4.

[2]高海波,蔡建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J].课外数学,2017(28):64-65.

[3]张雪蓮,沈喜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让数学教学健康发展: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 2017(35):134-136.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实践方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