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8-06王奎松
王奎松
摘 要: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等策略,并说明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相关政策中也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以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核心,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素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实现语文教学的战略目标。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情境,培养语言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目标,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背影》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对《背影》的课文进行仔细分析,并结合班级内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要保证教学计划可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图文并茂,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背影》的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简介和创作本文的背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生进行预习时,让学生标出“颓唐”“蹒跚”等词语的拼音;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释“狼藉”“差使”等词语的意思;将整篇课文分析完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不可直接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除此之外,教师应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并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与教学情境进行融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一些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对动作的描写,分析作者写作手法的同时体会这些语句中蕴含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思维能力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中反复强调的重点,思维能力也是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对语文教学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就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课文的主题思想以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在设置课堂问题时难度应该适当。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本文的作者主要是從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采用了哪些方法”“找出文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是否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等。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既能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且补充其遗漏的部分,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情感进行探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势必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大多数为教师的个人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的重点难点都由教师来进行讲解,并不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因此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的作用十分有限。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引,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故乡》这一课时,教师要在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环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运用文字、音乐、视频、图片等元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呈现出《故乡》这篇课文中的情节。同时将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作者的信息来理解课文,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故乡》中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思考问题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对课文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和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文中的某个段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思想以及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中的重点,国家相关政策中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知感悟”,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课文中去,唤起学生对文中语句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爱上阅读。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故乡》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在进行讲解之前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阅读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阅读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并自己做出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第一遍阅读时有什么不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也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思维探究能力等,通常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能够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想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进一步锻炼其在课堂中获得的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单元,例如:“家国情怀”“至亲至爱”“文明的印迹”以及“人物画廊”等,这些都是介绍现代社会生活的单元,它们有的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有的记录了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伟大人物和平凡的身边小事,有的体现了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可以幫助学生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加深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增强家庭观念。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普及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教材中有关于我国民俗民风介绍的章节,这只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中小小的一部分,教师应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点带面,使学生能够对祖国的文化和传统有充分的了解,建立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国家是一个大家,由无数的小家组成,只有小家生活和睦友爱,才能够保证大家的正常发展。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其盛行的理念是“个人至上”的个人主义,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理智看待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的不同,鼓励学生吸收双方的优点,既要学会独立自主,又要重视父母亲情,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例如,在讲解《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拓展西方国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中西方在亲情上的不同表现。
除家庭之外,当今社会还存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在生活方式、质量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别。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学生走进弱势群体、了解弱势群体。同时,海伦·凯勒虽然有着生理上的缺陷,但她是一个坚强且勇敢的人,她没有放弃希望,在导师的帮助下成为作家和教育家,做到了很多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可以使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质进行培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淑兰.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J].汉字文化,2019(12):98-99.
[2]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8):103.
[3]余登燕.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