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8-06白宗龙
摘 要: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让小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并解决数学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观察、实践、分析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从当前的培养模式上看,小学数学教学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基于现有的教学经验,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提高小學生的数学成绩是主要教育目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材内容以及考试题目发生了改变,并且日趋灵活化、实际化。因此教师意识到传授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让学生游刃有余地面对多变的题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虽然小学生思维没有定型、可塑性强,但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还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和引导。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缺乏问题教学、情景教学以及观察分析类教学,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难度较大。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首先,数学理论知识比较固定,每道数学题目计算结果也具有一致性,但是计算过程却是多样的。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之后,小学数学题目增设了很多谈论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情况讨论或者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问题,也就是说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过程教学和体验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迎合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未来发展。创新思维意味着不拘泥传统,用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生活是不固定的,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后就可以摆脱教师传统的解题思路,从多角度分析解题技巧,寻找数学答案,同时通过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掌握数学学习的节奏,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首先,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普及,但是还有部分学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没有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即使部分学校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也只是将教材内容电子化,并没有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只是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罗列在PPT上,比如把“2×6=12”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哪个是因数、哪个是倍数。数学教学还是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空间。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找到创新点和创新平台。比如,在解决“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此类问题时,在思考角度以及解题过程中可以创新。同时还可以在课下合作讨论、情景思考时进行创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素质教育背景下所衍生的合作教学、情景问题以及问题教学法,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首先,小学生没有参与的平台。小学数学教师的讲课思路和讲课方式过于模板化、流程化,尤其是部分工作时间长的教师,其受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深,在数学教学中还是秉承讲课、做题、考试的数学教学思路。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同分母以及异分母相加减的法则,然后做相关习题,最终通过考试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参与的空间,以至于学习思维随着教师的教学思维而逐渐固化,不利于学生寻找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角度。其次,学生的课堂参与是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依托,尤其是在讲新课时,学生只有提前预习才能够跟上教师的课堂讲课速度,并在学习之余思考新的解题思路。但是很多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理论知识都比较困难,更是无暇顾及创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三)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现实生活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只重视理论教学,解决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重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性质和画法,以至于提到“折线统计图”时,学生就会想到“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增加,运用描点法可以绘制折线统计图”。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可以解决哪一类问题时,学生并不清楚。当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脱节时,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丰富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时,可以运用素质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方式,给学生创新和探究的空间。
1. 合作教学法
所谓的合作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比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合作,计算图形的周长,如下图所示。有些学生就采用的是直接计算法,将图形的各个变长直接加起来8×2+21+13+2×2+(21-13)=62(米),还有学生将图形看作是一个长方形,上方切除了一个小的长方形,因此其周长就可以计算为21×2+8×2+2×2=62(米)。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还有部分小组的学生也将图形的面积计算了出来。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所给的图形,将图形进行再次的分割,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中,并再在基础上对公式进行灵活的应用,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合作教学法是脱离教师学生单独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更喜欢彰显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问题教学法
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系统的创新思维培养训练,因此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发散自己的思维,如何多角度去观察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思路。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哪些三角形的物体,并让学生自己绘制三角形,然后教师再回归到教材,将三角形的定義与学生绘制的三角形相结合,通过逆向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创新性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浅入深,最好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在《三角形》的课堂练习中,可以判断下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笔,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提问说出正确答案最快的学生是如何看出有多少个三角形,有没有什么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识别和观察图形,可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景教学法
教师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知识相契合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思考的平台,同时还给予学生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情景教学法在讲新课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将整体看作“1”。虽然把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是数学定理,但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心存疑惑,因此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就可以运用过生日切蛋糕的环节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说“一整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一份就是蛋糕的 1 4 ,然后将特殊问题普遍化,分数所表达的就是一个整体1的几分之分”。运用教学情景将普遍问题特殊化,可以让学生面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时,通过普遍化转为特殊化的创新思维,将知识点融入情景中,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一般情景中归纳普遍性的数学定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要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参与。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课堂设计,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单纯的计算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接龙,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是由算式构成,最后让两个学生上黑板上计算,让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和计时,看谁计算的快,并给予奖励。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引导学生创新。
(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比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此次考试的成绩绘制“数学成绩”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收集每个人的数学成绩,同时还思考如何绘制更加简单,更加美观,在动手与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 结语
要想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教学方式入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以引导,设计好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让学生逆向思考、特殊问题简单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黄国斌.论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216.
[2]张永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9):90.
[3]冯应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9(3):97.
作者简介:
白宗龙,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道口小学。